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14章 字字珠玑,惊才绝艳!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石开点评道:此诗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第二句用反问语气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

    他身旁的秦明赞同道:“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他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

    “这样首先描写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么美好的自然。”

    “从诗歌创作来说,徐乐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

    “接着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

    “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他国占有。”

    “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徐乐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他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

    秦明对这两句诗感同身受,诗中的西湖歌舞磨灭了当权者的斗志。

    现实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天元帝一心追求长生,纵容宰相结党营私,整个国家都被靡靡之风覆盖,沉沦不堪。

    石开看到了秦明,立即抱拳道:“大人,你怎么来呢?”

    秦明摆摆手道:“我现在已无职务在身,无需称我为大人。”

    “听说《射雕英雄传》的作者来参加诗会,我过来瞧瞧,刚好看到了这一幕,不枉此行呀。”

    秦明解释了自己之所以到来的原因。

    石开羡慕的看了徐乐一眼,此子竟能引起秦明大人的注意,未来不可限量。

    秦明虽然因弹劾宰相而罢官,但他的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要是能够得到他的青睐,未来在仕途上定能一番风顺。

    “大人,或许今天我们能看到这首诗的全诗了。”

    在《射雕英雄传》中,徐乐只写了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看他现在的架势,是要把这首诗写全了。

    “是呀,真是不虚此行。”

    秦明也是期待的看着徐乐。

    徐乐不在乎别人的目光,他正全身心的写字,他的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似乎有光辉绽放,他写的很认真,全神贯注。

    麻姑怔怔的看着他,有些惊奇:“他还有这样的一面?”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徐乐落笔。

    周围的读书人不时露出惊叹之声。

    “与诗的前两句不同的是,后两句讽刺意味更足。”

    “后两句以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露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全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面对这样的诗词,只需要夸就行了。

    魏得禄在一旁嘿嘿傻笑。

    石开与秦明也对后两句诗进行了分析。

    石开: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游人”在这里不能仅仅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主要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国家统治阶级。这句紧承上“西湖歌舞几时休”而来。”

    秦明表示赞同:“诗人面对这不停的歌舞,看着这些“游人们”陶醉其中,不由得表现出自己的感慨之情。”

    “其中,“暖风”一语双关,在诗歌中,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在诗人看在,正是这股“暖风”把“游人”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

    “其中的“熏”、“醉”两字用得很精妙。首先,一个“熏”字,暗示了那些歌舞场面的庞大与热闹,为“游人们”营造了靡靡之音的氛围。”

    “接着一个“醉”字,承接上一个“熏”字,把那些纵情声色的“游人们”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一个“醉”字,留下了丰富的审美想象空间——“游人们”在这美好的“西湖”环境中的丑态。”

    看着这首诗,秦明与石开丝毫不吝啬自己的赞叹之词。

    他们两人都觉得不虚此行,竟然见到了一首出县之诗。

    “果然是字字珠玑,这首诗足以出县!”

    此方世界,好诗会绽放光华,分为出县,鸣洲,镇国。

    “惊才绝艳,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淘宝618超级红包,复制淘口令$ZvenWvIpBaG$,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
若淘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京东618超级红包,复制京口令¥I2CTf7nUNnGYk9Wo¥,打开手机京东即可领取。
若京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xbiquge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