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击闯贼的明军,在完成任务之后,便回转到了京师。
吴三桂的勤王大军与京营,一同驻扎在了京营的军营之中。
而太子朱慈烺与吴襄父子二人,便来到御书房,面见崇祯。
这一路上,吴三桂忍不住的询问父亲吴襄,关于京营与京师保卫战的详细情况。
“京营为何拥有如此精良的武备?战斗力飙升的都快赶上常年抗击鞑子的勤王大军了,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这一切皆于太子有关!”
“京师保卫战是如何坚守下来的?不是说兵力不足,人心涣散,文臣武将纷纷有投诚之意,坚持不到一天吗?”
“这一切皆于太子有关!”
“太子身边的一百零八位贴身死侍,又是从哪里寻来的?为何各个拥有大将之姿,武力值超然?”
“这一切皆于太子有关!”
“额……”
乾清宫,御书房内。
三人向着崇祯齐齐行礼道:
“儿臣拜见父皇!”
“末将叩见陛下!”
“速速免礼!”崇祯笑呵呵的道:“来人,赐座。”
如此笑脸相迎的崇祯,别说吴襄父子二人了,就连太子朱慈烺都少见的很。
“末将惶恐,何德何能让陛下赐座?”吴襄父子诚惶诚恐道。
“太子与吴提督、吴总兵,皆是肱股之臣、国之栋梁,有何不妥!再说保卫京师、勤王之功,哪一个不是泼天功劳,如何授不得!”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如若推辞,就太不上道了。
三人齐齐坐下之后,崇祯再次开口询问道:
“大军是否已经安顿好?辽东那边,建奴是否有异动?吴总兵的封赏,即刻兑现……”
等送走了吴襄父子二人之后,崇祯又恢复到了满脸的愁容状态,非常不确定的询问太子道:
“烺儿,你说吴三桂会不会有争夺天下之心,效仿曹操,以勤王大军做那胁迫之事?”
“当然会!”朱慈烺斩钉截铁道:
“历来手握重兵的大将皆有争雄之心,吴三桂不是没有想过,但他现在还不敢,也没有那个实力。”
“噢~此话怎讲?”
崇祯在听到太子笃定的回答后,心也提到了嗓子眼,这分明是刚刚赶走了虎豹,又迎来了豺狼。
不过,听到太子后面讲的话,他又疑惑了起来、不解了起来。
“天下虽然大乱了起来,但大明并没有亡,就算名存实亡,只要有父皇在,那些乱臣贼子就不敢轻举妄动,包括建奴,他们也得掂量掂量是否能攻下京师?”
“远的不说,就说吴三桂,如若城破,他便能以大义名分讨伐李自成,然后在扶持一个皇室傀儡,便能达到操控天下的目的,就算其他手握重兵的将领不服,也可徐徐图之。”
“而如今,城未破,京师还在,父皇还在,就算给他一百个胆,他也未必敢,这可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永远被后人唾骂之事。”
“再退一步,从实力上来讲,京营剩下的六千士卒,如今已蜕变成一支强军,他们是听令于父皇您的,吴襄根本指挥不动。”
“如若拼光了,何谈争雄天下?再者,这里是京师重地,变故重生,锦衣卫、东厂、勋贵外戚、文武百官皆在,吴三桂没有万全之策,万万不会走到哪一步。”
“就算他豁出去了,什么也不顾,本太子也会拼死将他暗杀,以保护父皇周全的……”
崇祯听完太子的一席话之后,望着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儿子,心中无比动容,感触良多,之前为何没有发现太子的文韬武略,皆在他之上。
回忆起他的这个皇位,能够如此稳固的原因,还有儿子朱慈烺的一半功劳。
当年的懿安皇后张嫣,力排众议推举朱由检登基,然后诛杀魏忠贤,任用东林党,之后又是频繁的轮换内阁,十七年间换了十九位内阁首辅。
导致朝局不稳、内忧外乱,民不聊生、军队哗变等等,可是不管怎么折腾,懿安张皇后都在联合着勋贵集团,一如既往的帮助崇祯。
这其中的缘由,皆是朱慈烺的诞生,太遭张嫣的喜爱了,从小感情深厚的娘俩,甚至胜过他这个亲生父亲与母后……
每每想到此,崇祯就更加的自责,他想给太子最好的,保护好儿子,让其更加安全与幸福的成长,但就是如此,过分的溺爱,却忽略了太子想要的是什么?
死而复生的儿子,醒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为父担忧,想去到军中历练,然后帮助他扫平天下的敌人……
如此卓尔不凡、忠君体国的好儿子、好太子,让崇祯的眼泪慢慢的集聚在眼眶内打转,眼看就要滑落,却被硬生生的一仰头缩了回去。
朱慈烺见状,心中纳闷道:这个便宜老爹为何流泪?难道是想起了什么伤心往事?
哎,这个皇帝当的,既悲情又多愁善感,难怪满朝文武会将他骗的团团转……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