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八十七 战后风云之时局变化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扬威将军李凌攻占上党,赶跑了高干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各地!冀州刺史韩馥,地盘是紧邻上党壶关,其也是知道李凌的厉害,不敢有所大意,便加强了邺城的防卫!而河内的张扬,本是前任上党太守,对上党的情况是十分了解,没想到的是李凌居然能这么轻易的攻占上党,看来其实力不可小视啊!而并州刺史丁原,尽管收留了高干一行人,却也没对李凌有太大太强烈的反应,毕竟其防卫的重点是针对乌丸,林胡,匈奴,戎狄等外族,自己没有必要加入这混沌时局之中!出人意料的是,几路诸侯对李凌攻占上党都几乎是选者沉默,并没有做出什么干涉行动!

而李凌在攻占上党的第二天,亲自写了两封书信:一封给大将军何进,一封给皇帝的亲信之人张让!两封信的内容却是大不相同,李凌给何进的信里详细的叙述了自己和高干的冲突经过,起因如何,过程又是怎么样!当然这样的叙述都是为了李凌自己服务,自古就是成王败寇之理,谁打的赢打的漂亮,就表示谁更有实力,谁说的话就最有理由!这封信便是请大将军何进替自己向朝廷说明;自己动手是迫不得已,被高干逼迫所致!高干本就有消灭自己的意思,难不成还等着他来杀不成!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自己消灭攻击高干就是这个道理!

另一封给张让的信可就是不一样了!李凌先在信中好好的夸耀张让一翻,狠狠的拍其马屁,然后就是到出自己的苦水,为自己申述喊冤,请张让大人为自己做主!最后,还不忘奉送千万金表示感谢,说如果能获得事成,更有大礼相送!张让及其心腹手下之人,上回去怀远调查两冲突一事,已经在李凌这获得了不少好处,到是这高干就显的十分怠慢了!既然是这样,张让心中也是有了自己的主意!

不几日,袁绍的文书也传到了朝廷之上,其言辞强烈,定要朝廷给个说法,定李凌一个叛乱之罪,出兵讨伐不可!呵呵,袁绍啊,现在朝廷刚刚平息黄巾叛乱不久,已经是国库空虚,军兵疲惫,谁还愿意在兴刀兵啊!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为好啊!

这日,皇帝早朝,便是专门为了这上党一事!太傅袁槐首先拿拿出了袁绍的书信,呈报皇帝,接着有一五一十的详细述说了事情的经过,便是恳请皇帝严厉惩办李凌!那些附和太傅的官员也是纷纷进言,要严惩挑起战端的李凌!

皇帝听的都有一点不耐烦了,张让看在眼里,便在其耳便嘀咕两句,就替皇帝说话了:太傅大人啊!这袁绍远在冀州,又如何能详细的知道上党的情况,而且还如此的详细,其中是不是有什么缘由啊!”汉灵帝一听,便是恍然大悟一翻:“张爱卿说的有些道理,这袁绍又是如何能知道这么清楚?”

太傅袁槐被张让这么一问,一时见居然回答不上来,半响才说到:“这上党太守高干是袁绍的外甥,自然是知道了!”这话一出口,就是不打自招,自己漏陷了:原来你们都是一家人啊!常言说这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袁绍的一面之词不可信啊!

朝廷之上又是一阵争论!皇帝见何进半天没有说话,便问道:“何爱卿,这上党之事你有如何见解啊?”何进见皇帝问话,这才站出来一一说到!何进有了太傅袁槐的遭遇,便多了一份心眼,说的是不慌不忙!这话虽然何进也是加工过的,可大意上和李凌信上说的差不了多少,从这起因,经过,结果等等说的是一清二楚!末了还特意说明这是李凌上书给朝廷说的,并不是自己的一家之言,还请皇上定夺!(看看!人家多会办事,就不想有的人串通好了坑害别人!)

灵帝听了心中也是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原来两家是为了各自的利益才打起来了,根本不是什么作乱!而且,也有大臣进言说着李凌在剿灭黄巾叛乱中是有过大功之人,而这高干则并没有什么出众的功勋,便得了个太守之职,怕是有失公允啊!皇帝老儿一听,便问:“众位爱卿,这如何是好啊?”

问是这样问了,可谁有敢说话,袁绍一族势力庞大,谁想轻易得罪其人!而这大将军何进说话虽然看上去公正,可实际上也是在暗助李凌,也是不好惹的人啊!两家都是得罪不起的人啊,朝廷之上便是无人说话!

皇帝身边的张让,见大臣们都不说话,便上前一步跪在地上,女声说道:“臣有一法,愿意为皇上分忧!”灵帝听了便是大喜,忙说道:“尚父无须如此,快快起来说话!”而朝堂之上的大臣们面面相觑,却是敢怒不敢言!

张让这才站起身,说道:“微臣认为,这李凌剿灭黄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