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39.秦淮茹的家庭情况!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一夜无梦。

第二天一大早,刘树林早早的就起来了。

得早起去买点东西,老太太也已经起来了,交代了又交代让他买点补品啥的,再给秦淮茹买点儿布,还有就是买一些糖果什么的,给秦淮茹家里带去。

刘树林想着怎么着也得去公司那边说一声,虽然说没啥事儿,怎么着也得说一声。

然后去公司那边说了一声,杂七杂八的去供销社里头买了一些东西,回到家,沈媒婆已经在家等着了。

看样子老太太已经和她说明情况了,两人简单打了招呼,拎上东西出门儿了。

真得买辆自行车了,这太不方便了,回来就得买。

好不容易,两人坐上了去往秦家屯儿的的客车。

“大树啊!你到是贴心的,挺把大丫放心上,大丫遇到也算的她的福气。”沈媒婆看着脚跟前的一堆东西,小心的说着。

还真没看出来,这小伙子家的家底是真厚啊。

“大丫?大丫是谁”

“大丫就是小茹啊!她小名儿就叫大丫,那天你们不是第一次认识,我也不好直接叫她大丫,有些土里土气的,怕你们笑话”沈媒婆还真是耿直。

“没想到这秦淮茹的小名竟然叫大丫!”

“对呀,当初大丫他爹一直以为是个小子,大丫她妈怀她的时候就一直好吃好喝的伺候着,没成想是个丫头。”

“这不连名字都懒的起了,排行老大就直接叫大丫了,就连这秦淮茹的这个名字都是上学的时候村里教书老先生给起的”刘树林听着也不觉着奇怪了,电视剧里见太多了。

“那她还能上学?”

“要不说这大丫命好”

“命好?”

“嗯,虽然大丫她老爹有些重男轻女,但是大丫有个嫁到城里来的姑姑,这姑姑是上过学,做正经事的人。”

“这大丫从小就比较喜欢读书,她姑姑看着心疼,就出钱给大丫上了学,后来她姑姑生病死了,就没人管她了,家里也没啥条件再供她上学,这不,在家呆了两年。”

“这大丫他爹寻思,这大丫多少能识得几个字儿,看能不能给在城里找个婆家,再不济,在城里找个活干也成,这不就找到我了。”

秦淮茹的前半生刘树林是不知道了,没想到她还有这么个故事。

“婶子,那后来呢?”刘树林有些好奇的问。

“后来?后来我不是就给找了你们院儿里的贾家吗,谁能想到阴差阳错的把你和大丫凑成一对儿了,要不这老话说的好,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都是缘分啊”沈媒婆有些欣慰。

“这可不,多亏了婶子了”刘树林顺势。

“一会儿到了小茹家,还得麻烦婶子多帮帮忙”刘树林笑着说道。

“放心吧,包在婶子身了”

要说着秦家屯儿还真是有点远,坐了3.4个小时才到。

两人下了车拎着东西又走了好一会儿。

“大丫那孩子也不容易,还好你是个有良心的。不过你可得抓紧了,咱们大丫现在可是十里八村最漂亮的,惦记她的人可多了。”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沈媒婆又不忘提醒,想着大丫以后跟了他肯定是有好日子过的,边说边看了看刘树林的反应。

看刘树林一本正经的样子,就继续说道:“大丫这丫头孝顺,干活也是一把好手。要不是赶上那两年她姑妈没了,家里没条件,初中读了一半就没读了,要不然成就也不至于现在这个样子。

“大丫没上学后就一直在社里挣工分养活自己。”

“她还在公社里上班儿?能挣到钱吗”刘树林更好奇了。

“害,这挣啥钱啊这就是挣几个工分,到时候可以抵家里的义务工,还有剩余的话就能换点儿布票粮票啥的,但是都不多”

“不过她的工作倒是不累,主要是记记工分,而且她还有一手很棒的针线活,闲暇的时候还能给人们补补衣服,做做新衣服什么的贴补家用。”

之后刘树林和沈媒婆聊了一路,到把秦淮茹家里的情况了解的七七八八了,这沈媒婆搁现在也是一个八卦老能手啊。

虽说已经是50年代了,可在这农村里谁的日子也不好过。

更何况,这秦淮茹还有那么一大家子人需要照顾。

刘树林里心里大概已经有底儿了,再加上后世的看过的电视剧、短视频什么的,也大概能猜到。

两人一路说一路走,很快刘树林和沈媒婆就到了秦家屯儿。

几十处高矮不一的土房,构成了一个村庄。

两人走了一路

“到了,这就是大丫家了”沈媒婆指了面前的房子,刘树林一看,刚刚见到的差不多。

一处破旧的院子,院子里有三间低矮的土窑。

这个时代的农村都是用土培打制成的土砖盖的房子,院墙大约有个半人高,有的地方已经漏出了黄泥里面的稻草。

沈媒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