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三十五章 捅马蜂窝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金陵,西北濒临长江,东有龙盘紫金山,西有虎踞清凉山,北有玄武湖,南有雨花台,山水环抱,形势极为险要,易守难攻。

再加上巨量的人口和财富,此地都是作为帝王基业的不二之选。

三国时期,蜀国军师诸葛亮顺江而下时,看到金陵古城,难以控制自己的惊讶之情,大声赞道:“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

当年朱棣为何舍金陵而迁都北平?

天子守国门?

或许有这个原因吧!

但更多的还是因为他得位不正,他的皇位是从侄儿手里抢过来的,更关键的是这个侄儿失踪了,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这样一来,他哪里还敢呆在金陵城啊!

谁知道这些侄儿的班底是真投降还是假投降?

谁知道那些投降的军队和官员有没有和侄儿暗中勾连?

谁知道皇宫里这些宫女、太监有没有侄儿留下来的心腹死忠?

万一哪天在睡梦中被人咔嚓了怎么办?

在刚刚拿下金陵城时,朱棣连睡觉都是有亲卫守护在卧室外的。

您说,这样的险地他还敢待么?

而且朱棣为了震慑侄子的旧臣,屠杀不少人。

屠杀虽然起到了震慑作用,但是这一做法也让他失去了南方民众的拥戴。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便是水土不服。

朱棣从10多岁被封为燕王开始,就生活在北平,他对北平的感情就如自己的家乡一般,也早已适应了北方的气候和环境。

潮湿的江南,让他不喜。

再加上他的从龙功臣都是北人,朱棣的统治集团多是朱棣在北平做燕王的时候的幕僚。

这些人的根据地是在北平。

所以朱棣刚即位的时候就有人提出要将都城迁往北平。

比如当时的礼部尚书李至刚就上奏说:

“自昔帝王或起布衣平定天下,或由外藩入承大统,而于肇迹之地皆有升崇,切见北平布政司实皇上承运兴王之地,宜遵太祖高皇帝中都之制,立为京都。”

因此无论从个人感情上,还是身边人的影响下,朱棣都不得不迁都北平。

当然了,从当时的地理条件来看,北平作为国都也极为合适。

北平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

从北平的整个地形去看可以发现,这座城池是依山襟海,地势雄伟。

这点我们可以从陶宗义的《南村辍耕路》中看出,在此书中对北京城是这样描述的:

“右拥太行,左注沧海,抚中原,正南面,枕居庸,奠朔方……”

但是从经济和人口上看,金陵确实比北平更繁华。

对于现在的朱武来说,他没得选,现在的北平还是大都,是元人的国都。

等他打下北平,元朝已经算完蛋了,基地的作用也随之大减。

所以,只有金陵,只能是金陵。

朱武没有发现自己的心思悄悄的起了变化,从之前跟着朱元璋混个从龙之臣,当个富贵王爷,到现在他已经有了某种我上我也行的想法……

野心如野草般暗戳戳地在滋生。

而系统,就是助涨他野心滋生的助燃剂。

征召人数:1560。

与官兵那一战,因为地形的缘故,着实斩杀了不少人,算上俘虏,已经超过半数。

宋清回去后怕要痛心疾首。

这一千五百多可征召人数,加上现有的兵马,自己的麾下已经超过了两千人。

不过这点兵马想要打下金陵城还是不够,这座雄城有朝廷数万兵马驻扎,两千人,就是一朵小浪花,翻不起什么大浪。

若是打濠州城的话,倒是够了……

这个念头一生,立刻被朱武抛在脑后,濠州这种四战之地还是留个郭子兴吧,俺就不掺和了。

…………

凌晨时分,连夜赶路的郭明一行回到了郭家庄。

已经睡下的郭子兴立刻起来询问情况。

听郭明说完黑旗军打败官兵的整个过程,郭子兴陷入沉默……

好一会儿后,才问道:“这黑旗军真的如此精锐?那虎王真有那么厉害?”

“千真万确!”郭明道:“那位虎王阁下简直有万夫不当之勇,俺看便是霸王在世、岳王重生也不过如此!”

说到朱武的勇悍,郭明顿时兴奋起来,那坐在马背上单手提人如神魔般的画面,一直在他脑中挥之不去。

倒是一旁的马秀英一直沉默。

郭子兴对郭明口中的强悍武者、无敌猛将形象的朱武大感兴趣,而且此人不只是勇武,统兵能力也不差,这样的人物即便不能收入麾下,也要交好才是……

如何才能拉近关系?

他余光正好看到沉思的马秀英,心中一动,问道:“秀英,你觉得这个虎王怎么样?”

马秀英回过神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淘宝618超级红包,复制淘口令$ZvenWvIpBaG$,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
若淘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京东618超级红包,复制京口令¥I2CTf7nUNnGYk9Wo¥,打开手机京东即可领取。
若京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