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16章 商业规划,简直抢钱!!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有了阎解娣给的分析,刘建国心里更有底了。

第二天微微亮,就去了火车站,乘坐了最早的一趟火车去羊城进货。

那时候还只有绿皮车厢的火车,而且还全都是硬座。

刘建国一上火车发现去羊城的乘客格外的多,座位上坐满了人,过道里也有不少站着的乘客。

车厢内充满了来自不同的地方的吼叫声,甚至还有鸡和鸭的鸣叫,一股股味道扑面而来。

无奈的刘建国只好闭眼休息一会儿,眼不见为净。快要睡着的时候被一个背着大包裹的人给吵醒了。

“小伙子,进去点,挪个位子呗。”

刘建国朦朦胧胧的睁开眼看到的是一个比他年长的中年人,露出一嘴黄牙对他说到。

不一会儿的功夫车厢过道里密密麻麻也都站满了人,原本两个座位的椅子硬是塞了三个人。

本来坐着就很不舒服,现在更是了。

这位大哥坐下后很热情的跟刘建国打起了招呼。

“小伙子,你也是去羊城打工的?”

刘建国点了点头。

为了打发时间,刘建国只好陪他交谈了起来。

从大哥那里得知,他是在羊城的服装厂里流水线打工的,他们工厂光是员工就有1300多人,多数服装都是帮他们做代加工,也做一些批发,高第街工业品市场的很多档主就是找他们做货源,然后又批发出去到全国各地的,甚至有些还出口到东南亚去。

“高第街工业品市场?”刘建国觉得这名字有些熟悉,但是一时又想不起在哪里看到过。

“对啊,你不知道嘛,没到过高第街就相当于你没到过羊城啊!”大哥又开始向刘建国普及了一遍高第街的繁华。

刘建国记得当时看新闻就听说过高第街,但是没有想到比新闻里的还有名气。

坐了十来个小时的火车终于到了羊城,刘建国顾不上舟车劳顿,趁着天没黑就马不停蹄的往高第街工业品市场跑去。

这是一条长550米,宽不过7米的“巷仔”,映入眼帘的是整条街上用竹架、铁架搭起简易的摊档。

路两旁的店铺塞满牛仔裤、T裇衫,中间是用铁丝隔开的密密麻麻的“车仔档”。

整条街上的货物琳琅满目,有当时最新潮的服装、鞋帽、小百货。

这是一条堪称“国际化”的街道,刘建国走在这条拥挤不堪的街道上,一辆辆推车“咣咣咣咣”飞奔而过,不同肤色的商人摩肩接踵,或浓或淡的香水味扑鼻而来,“hello”、“平点啦”的声音在街上此起彼伏。

一路上只见忙碌的店员与老板胸前鼓鼓的腰包交相辉映,不时传来指责别人“打尖”(插队)的埋怨声和买到靓嘢的欢笑声。

刘建国为了上手,更快的谈到好价格,入乡随俗也跟着学会了几句粤语,进货时向老板娴熟地问“几钱”、“平点啦”。

逛这里的服装就像逛菜市场一样,价格便宜不说,质量还很好,有很多在供销社里都没有的卖,而且款式还是当时最流行的。

刘建国看的眼花缭乱,突然在这条街上看到了挤压的存货,这些衣服除了款式老气点,无论是做工还是布料都是不错的,而且还是按斤称了卖的,平均下来一件衣服就几块到几毛不等,相当于白菜价,。

向老板一打听才知道,这些过气了的款式很难再卖出去,为了腾地儿布新款,所以基本上给价就会出售的。

这么一天下来,刘建国发现这些按斤卖的很多款式在供销社里基本看不到,类似降维打击,因为羊城沾到改革开放的春风了,四九城那里轻易看到那么新潮的款式。

刘建国算了一下以这个进货价就算翻十倍去卖也不过分,这样算下来开店找小工卖,七七八八算上车费,人工费,店铺费,都能比在供销社里买的便宜太多了,而且还能赚翻天。

都说服装利润大,没有想到中间差价居然可以那么大,比自己原来盘算的还有赚头。

刘建国根据自己的预算,第一次批发了50斤衣服,一斤10元钱,厚薄的都有,这样算下来差不多有百八十套各种类型的服装,整整5大件箱子。

当时的货运不是很方便,买东西的比卖东西的还牛,可以说是拿着钱去找货买,而且货源还很紧张。

刘建国采购好就直接把5大件箱子服装放进了欢乐人生系统的空间里,甩着两只手轻轻松松踏上了回四九城的火车。

到了四九城后,刘建国决定还是先去找个仓库用来存放货物,老是这样从系统空间里拿取货物有些不太方便。

于是他到西草市街附近租了一个50平的仓库,把进来的全部放在了仓库里。

大功告成后,又去西草市街走了走,一路上他琢磨着是租店铺呢,还是摆地摊?

最后决定先效仿高第街卖衣服的模式——摆地摊,不仅方便吆喝,而且能一目了然的看到各种货物,又能省去一笔成本降低服装的销售价格,这样就能吸引更多的顾客。<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