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十九章 行军见闻,这个时代人的..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古代行军,是一件非常困难和痛苦的事情。

全然没有影视剧中展现的那么光鲜亮丽,霸气雄武!

想想看。

穿戴着十几斤重的盔甲,拿着十几斤重的长矛和武器,然后再背着自己的干粮和随身物品,仅是负重便足以让人叫苦不迭。

并且,如今的大秦尚未在全国范围内修建驰道。

大部分城与城之间的道路都是泥泞小路,有的甚至连一条能供人行走的道路都没有,只能从荒野草丛和山林中行走。

风餐露宿,负重前行,道路艰难。

其中的困难和痛苦,可想而知。

这种情况,别说随军的步卒和更卒了。

即便是乘坐马车,被人着重照顾的赢牧,都觉得有些撑不住。

没有经过减震设计的马车。

颠簸震荡。

可比乘坐后世穿行于各城市间的公交车难受的多。

此外,行军过程中,一应饮食和住宿,可比不得在咸阳城时。

先前在咸阳城时,好歹还能变着花样的吃些肉羹、烧烤、煮菜、稻米等。

还有着舒适的大床睡。

除了感觉饭菜寡淡无味难吃,住宿艰苦,怀念手机,非常无聊外,其他的倒也能接受。

而行军过程中呢?

除了上面的几条之外。

连饭菜和睡觉质量都难以保证了。

尤其是碰到下雨天气,只能啃些硬邦邦的肉干和粟饼,睡在潮湿的马车中。

这种体验,恐怕比后世的荒野求生生活还要难受。

当然,像赢牧这样还算好的。

毕竟他好歹也是大秦公子,受到始皇帝册封的越王,身份地位摆在那里呢。

所以即便是随军同行,吃住条件也是最好的。

真正受苦的还是那些底层士卒和征调的更卒农夫。

他们不仅要背负着几十斤重的盔甲武器包裹等徒步行走,其吃住条件的困苦,很多都无法用言语来描述。

肉羹、肉干、粟饼、稻米?

这些想都不用想。

底层士卒们在绝大时候吃的都是行军锅盔。

这种锅盔可不是后世的美味小吃,而是用粟米面、粗略碾碎的麦粒、野菜、树根草皮、粗盐巴等制作而成。

巨大的锅盔背负在身后,其坚硬程度,很多时候都能当盾牌使用。

锅盔伴水,再来碗清澈能够见底的粟米粥。

便是大秦底层军卒,底层百姓的重要吃食。

也不要问,为什么不吃面粉蒸的馒头和稻米?

因为在这个时代。

别说馒头了,就连面粉都没有。

有的只是小麦粗略碾压过的带皮碎粒,吃了能让人胀腹不舒服。

所以秦朝时期的小麦,往往都被底层百姓当做辅粮,没办法了才吃的。

直到西汉年间,随着复合型磨盘出现,面粉才真正诞生,让小麦取代粟米成为北方居民的主要食物来源。

至于说稻米?

虽然稻米在南方广泛种植。

但是由于脱壳困难。

因此,稻米在北方也就成为了贵族食物,哪是底层百姓能吃的起。

随军同行的一路见闻。

让赢牧深为震撼。

唯有真正了解了这个时代。

他才知晓。

真正的历史,绝不是书本上的冰冷几句话。

也不是后世文人的歌功颂德。

而是眼前的众生百态啊!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徐徐前行的马车中,赢牧缓缓念着杜牧的阿房宫赋,心情复杂。

虽然他也知道,此时的阿房宫还未修建。

但是想到早就已经开始修建中的骊山皇陵,刚刚开始修建不久的秦长城,以及将要修建的秦驰道,赢牧心中就充满了沉重感。

根据历史统计,秦朝巅峰的人口数量大约在两千万左右。

并且这两千万人还包括了逃民和流民在内。

大秦官方统计的户籍人口也仅有一千五百万左右。

然而,在这一千五百万的人口中,单是军队便超过了百万。

其后为了修建骊山皇陵,征召徭役七十余万。

修建长城,征召徭役过百万。

修建驰道,征召徭役三十余万人。

如此还不算大军征战时的更卒和劳役,其他大型土木建筑的徭役等。

这么一算。

此时的大秦,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男子在服兵役或者徭役。

每五个人中间,便会有一人被抽调兵役或劳役。

只余下老幼妇人在田间耕种。

而这还仅仅是底层百姓需要承担的“役”!

除了“役”之外,百姓还需要向王朝缴纳税赋,也就是税收。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淘宝618超级红包,复制淘口令$ZvenWvIpBaG$,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
若淘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京东618超级红包,复制京口令¥I2CTf7nUNnGYk9Wo¥,打开手机京东即可领取。
若京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