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四十四章:数控机床改造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做完自己想做的事,张栋放下一切杂念,疯狂地补课。

还好他现在只是高二,尽管耽误了不少课程,努努力成绩不会差太多。

甚至英语、数学和物理还能拿个满分。

这天早上,张栋在厨房洗菜的时候,听到王建达跟同事闲聊。

说一些关于数控机床的问题,张栋来了兴趣,研究数控机床这可是他的强项。

不过听王建达说,这边机械厂生产的都只是一般设备,并没有配备数控机床这等高端机械。

不只他们机械厂,整个齐市的机械厂都没有一台数控机床。

目前数控机床都还属于战略品,因为国外的禁售政策,国内数控机床数量有限,大多只存在于重工业工厂和军工厂中。

“我们镇旁不是有个驻扎的部队吗?老马说那部队后山有个研究所,所里有一台数控机床,当时研究所制造什么,找了一批老工人去帮忙,他还亲手操作过。”

王建达猛拍大腿,语气很是激动:

“老马说那机床贼好用了,操作起来跟摆弄玩具似的,做出来的东西那精度和强度,不是一般工厂能比的。说得我手都痒了,好想去摸摸看。”

那位老工友不停的向他夸赞数控机床的速度,精密度,以及快速制作元件的爽感。

让王建达羡慕得不行,手痒痒的也好想操作看看。

他们以前当工人的年代,几乎可以说没什么精密机械,全部靠的纯手艺,辛苦极了。

张栋张栋虽然没见过部队研究所的数控机床,但他大抵知道这时候的数控机床是什么水平。

当初各研究所普及张栋自己研发的高精度八轴数控机床时,不只一位老研究员念叨:

“当初我们最高水平的数控机床才只有高精度三轴,超过三轴的想从国外买都买不到。”

“三轴算好了,我们可只有一轴。想研究点精密性的元件都做不来。”

“唉,你们也挺辛苦的。”

“还好,后来我们试着对数控机床进行了改造......”

在当时环境艰苦,设备不足的条件下,各个研究所都曾尝试对数控机床进行改造。

当时他们交流的心得非常多,各种方法都有,因为很有趣,张栋听得津津有味。

他现在可以自信地说,不管部队那家研究所的数控机床是什么类型,他都有把握对它进行改造。

这天上课的时候,张栋就在课堂上写了一篇《关于改造高精度一轴数控机床的实用性报告》。

这并非完整的论文,一切来源于张栋的记忆。

没有真正在一轴数控机床上检验过,只能不停强调其改造后的实用性。

之后张栋将这篇论文寄到《科学报》,依旧曙名建设中学张栋。

因为机器人以及他后来公开的那些技术,使他近段在学术界有了不小的名气。

《科学报》编辑们审稿时,看到一封地址上写着建设中学的来信,立即拿出来打开。

不出所料,这是张栋的来信,内容仍旧相当有水平,居然描述了如果对高精度一轴数控机床进行改造的研究。

虽然张栋一直强调,因为没有数控机床,所以只是写出可行性,但仍旧很有技术含量。

众编辑商量过后,便让这篇论文通过刊载。

比起每周都能接到的气功大师自荐文章,张栋这种认认真真探讨研究的文章当然让人喜欢多了。

论文很快在报纸刊载,并未引起什么关注,毕竟研究数控机床的人不多。

张栋不急,涉及到军工方面,不是那么容易出成绩的。

现在这个时代,还是太保守了,要再过几年才好。

张栋今天没骑车,放学走路回家。

就见一辆皮卡经过身边,突然在他跟前停下,司机探出头唤他:“张栋?”

张栋抬头,打量来人一会才认出来:“李排长好。”

这位是以前来镇上处理过哑炮,后来还给他发过奖状的李排长。

一个镇上的普通小孩,本来李排长早就该忘记了。

但前一段时间张栋制造机器人打败樱岛国的事,电视和报纸都有报道。

李排长就想起了那个会制造金属探测器,还会画设计图的聪明小孩。

这下真是让李排长想忘都忘不了。

他见张栋立正站定的严肃模样,笑着问:“你要去哪,我载你一程。”

“谢谢,我正要回家,自己走着就行。”

李排长不容拒绝:“上车。”

把他送到家门口,李排长探出头唤他:“张栋,我从报纸上看到你们的新闻,了不起,继续加油。”

张栋笑着敬了个军礼:“没问题!”

五一看书乐翻天!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4月29日到5月3日)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淘宝618超级红包,复制淘口令$ZvenWvIpBaG$,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
若淘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京东618超级红包,复制京口令¥I2CTf7nUNnGYk9Wo¥,打开手机京东即可领取。
若京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