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十二章 殿前告状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人多力量大。

  朱厚照又叫谷大用找来了一队巡逻路过的大汉将军,一起帮忙打井。

  人群开始分成了两队,一队去测试水车的出水速度,一队则去帮忙钻井。

  类似洛阳铲似的钻头一点点的深入地下,两个威武的大汉将军此时赤裸着上身,用力的向地下钻动着。

  转了一会,感觉钻头后面的圆管里充满土后,就要将钻头提上来把土清出去,就这样,钻杆一尺一尺的向地下钻动着,钻头带出来的土壤也开始越来越湿润。

  所有人都盯着井口,一脸热切,看着钻头一点点的向地下钻去,孙福突然想到了什么,走到朱厚照身边出言提醒道。

  “太子殿下,以前人工下去挖井的时候,到一人高的地方就要用支撑加固井壁了,否则会有塌方的危险,可现在如此小的井眼,是否需要加固井壁。”

  朱厚照看了眼孙福,没有回答他,而是对着四周看热闹的工匠安排道。

  “找人用土,在井眼四周堆个土坝,另外把钻井的地方搭个平台,人在平台上钻,完成后往井眼里注水。”

  看热闹的工匠立刻开始忙碌起来。

  孙福听到太子的话后,顿时眼前一亮,刚才他还在考虑这个塌方的问题怎么解决,没想到解决的方法居然如此简单。

  “如此一来,等钻头钻到深处,水的力量就会撑住四壁,不会让地下的流沙坍塌灌满井眼。”

  “此法妙极啊!”

  ……

  在一旁干活的工匠们,听到此法,也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对着朱厚照开始赞叹起来。

  所有东西架设完成,大汉将军们也从地上挪到了木板上面,木板下面已经被工匠们放满了水,井眼里有了水的润滑,竟然比刚才还要好钻了许多。

  有旁边的水井水位做参照,地下水位在哪里大家刚才已经测试过了,而现在钻杆的长度已经超过水位线快五六尺了,井眼底下不仅没有塌方,看那样子还能继续向下。BIqupai.c0m

  朱厚照感觉差不多了,本来就是实验,稳妥点就行了,真若出现塌方或者其他意外,刚才的辛苦就白费了,对士气也有所影响。

  于是朱厚照出言叫停了大汉将军,指挥旁边的人开始将井管放入井眼内。

  所有工匠都自发的行动起来,井管也被一节一节的接了起来,朱厚照为了做好密封,每节接口处都安排重新封了一下。

  工匠们的热情依旧高涨,孙福几次想上前帮忙,都被人群挤了出来。

  终于,井管到底了,接着干净的砾石开始顺着井管和井壁的空隙被填充了下去。

  “上井头。”

  朱厚照一声令下,手里摸索着一节棉花编制的盘根,心中也是忐忑不安,压井和水车不同,这回压井成功与否就看这手中的盘根是否争气了。

  希望能成功吧。

  乾清宫内。

  弘治皇上坐在宝座上面,翻阅着手中的奏折,一脸凝重。

  原本已经退朝了,可是刚刚收到西北传来的急奏,事急从权,弘治皇上又将内阁和一些重臣召到乾清宫来议事。

  “刚才西北传来急奏,甘肃、宁夏、山西等地至今仍滴雨未下,谷雨节气都快过去了,粮食还未播种。”

  “众位爱卿可有何良策?如若再不下雨,今年西北的地可就要荒废了。”

  “那涉及的可就是千家万户,数十上百万的子民。”

  弘治皇上说完望向底下的这些臣子,平日里一个个侃侃而谈,真到了用人之际,却一个个仿佛庙里的佛像一般,眼观鼻,鼻观心。

  “李公可有何良策?”

  李东阳听到皇上的点名,双手举着朝笏站出队列先行了一礼,稍沉吟后答道。

  “此次大旱,覆盖及广,尤以西北等地甚重,臣认为,西北旱情严重的原因,其根本还是水利设施匮乏,且周边又无河道湖泊可以利用,接着恰逢天气干旱,无雨的缘故。”

  “臣有四条建议,一是积极开挖水井,汲水灌溉,且要改种其他早熟作物;二是严查粮仓储备,以备灾荒;三是兴修水利,以工代赈;四是皇上广开言路,宫内减膳素食,与民同苦。”

  弘治皇上坐在上首,听着李东阳的陈述,紧皱的眉头还是没有舒展开,这似乎也非快捷之法,无法解决眼前的旱情。

  “准卿所奏。”

  接着转头对着旁边的太监萧敬说道。

  “宫内就按着李公所奏,今日就开始减膳素食,朕要与民同苦。”

  “遵旨。”

  内阁大学士谢迁看左右无人上奏,也跟着站了出来。

  “臣以为开挖水井、兴修水利一事,非一朝一夕可能完成,且花费巨大,就拿水井做例,诸位臣公都知水井开挖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xbiquge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