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到这里,《八部天龙外传》第一卷算是写完了,我非常感谢七月马仁兄的支持与关注,大概他是我的第一位读者,给了我写下去的勇气,使我在难以为继的时候,对自己说:嗨,别对不起这哥们!。
这本书准确地说,应该是金大侠《天龙八部》的一个前传,在第一卷里,萧峰的父亲萧远山已经出场了,以后《天龙八部》中的其他人物还会陆续登场,不过他们都不是《天龙八部》的主要角色,因为大家对萧峰、段誉、虚竹等都已太熟悉了,所以很难写,我只拣一些不太引人注意的角色来写,这样发挥的余地更大些。
另外,我很想以这本书来反映当时宋、辽、夏的关系,发表一下自己对这段历史的看法,比如静虚对“澶渊之盟”的一番言论,其实就是我自己对这一盟约的见解,和历史书上的不大相同,如果哪位朋友有不同看法,可以在书评区里讨论,见仁见智嘛。
第一卷主要写大宋,第二卷应该是大辽,如果哪位读者看了我对萧韩家奴的描写,就会发现我笔下的契丹人,不是一般人印象中的鲁莽武夫,而接下来我会在第二卷中,陆续把这层意思表达清楚。
其实宋仁宗与辽兴宗的身世有很多相似之处,两人都是自幼与生母分离,都是由皇后收养,而且两人都是幼年登基,宋仁宗1023年即位,当时只有十三岁,辽兴宗1031年即位,也不过十五岁,更巧的是,两人都有一段母后专权的经历。
但是,两人的结果却是截然相反的,辽兴宗的生母法天太后萧耨斤企图废掉兴宗,改立次子重元,重元告诉其兄兴宗,兴宗发动政变,迫法天太后“躬守庆陵”,大杀太后亲信,随后开始亲政。
而宋仁宗就幸运多了,“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大家听得多了,但那是虚构的,刘太后其实一直善待李妃及其家人。虽然刘太后也曾有过自立为帝的想法,但最终还是将权力和平地移交给了仁宗。
我想这也许就是文化的差异之处吧,不知大家是否有同感。
我最佩服的皇帝,一个是宋太祖,一个是宋真宗。太祖赵匡胤的威名,在大家心中都已经根深蒂固了,但是佩服宋真宗的,可能没有几个,我设想,通过吕夷简与刘太后的对话,把这层意思写出来。
我想把萧远山写得很有些英雄气概,但是水平有限,难以达成。通过他与公孙策的比酒和比武,大家如果能感受到些许“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意思,我就心满意足了。
来源4: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