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十一章 削藩这事,做起来也简单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搞了半天是个乌龙。

马如龙脸上赫赫道:“刚才的赏赐不算,从今天起,这个尚仪局归你管了。”

尚仪局的管事,那怎么说也算个局长。

可那女官闻言依旧哭哭啼啼,这倒也是,一个无权无职的国舅爷,咋可能一句话就封这么大的官。

马如龙也不在意,等到饱餐一顿以后,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这才大摇大摆的回御书房。

……

没等太监通报,马如龙直接推门而入。

朱元璋似乎对他的冒失已经见怪不怪了,只是抬头瞥了一眼。

马如龙随手将吃剩的包子丢到龙案上:“姐夫没吃饭呢吧,我给你带了点吃的。”

随后看到一旁的朱允炆,顿时吓了一跳。

“你小子不是要死了吧?!”

话说朱元璋一直在翻阅这些年的往事,朱允炆没有得到命令,也不敢动。

整整两个时辰,就这么一动不动的杵在原地。

别忘了,这货头上还有伤呢!

血迹已经在脸上干涸,看不清朱允炆的脸色,可从那双黯然的眼睛和摇摇欲坠的身子,能看出来这小子马上油尽灯枯了。

朱元璋这时才反应过来,看了朱允炆一眼也吓了一跳,皱眉道:“别站着了,先去太医院瞧瞧伤。”

朱允炆呆了一会儿,总算回过神:“多谢太祖!”

临走的时候,还不忘感激的看了马如龙一眼。

要是国舅爷再晚来半个时辰,怕是自己真要噶在这里。

“你先等会儿。”

马如龙喊住了朱允炆,叮嘱道:“我和尚仪局的一个女官挺有缘分,你写道折子,封她当个局长当当。”

他这人虽然不着调了点,可答应人家的好处,总归是要兑现的。

朱允炆想了想道:“舅姥爷说的是尚仪主官吧,我记下了。”

等到朱允炆离去,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不忍,放下卷宗轻声道:

“你说的对,允炆这孩子人不错,就是不适合当皇帝。”

“姐夫怎么感触这么深?”

朱元璋将手中的卷宗递了过去,虽然他不想和马如龙交心,可在这建文年间,唯一能说得上话的,也就是自己这个纨绔的小舅子。

马如龙接过卷宗看了看,同样有点可怜朱允炆。

从记载来看,在太子朱标薨后,朱允炆衣不解带守孝数月,消瘦至骨瘦如柴。

这也让朱元璋深感触动,这才定下了让朱允炆当皇太孙的决策。

而朱允炆也没让他失望,坚决贯彻了太子朱标的仁德政策。

亲自参考《礼经》和历朝历代的刑法,修改《大明律》中七十三条苛刻的条文,在民间凡响不错。

在登基以后又下旨大赦天下,下诏行宽仁之政,酌量减免百姓拖欠的赋税。

昭告天下,求贤访能。

重农商,兴学堂,考察官吏,责令密探巡视天下。

还有一条,由朝廷出钱,令官府收养鳏寡孤独废疾者。

养老观念,这是一个费钱费力的活。

这种做法,莫说是在封建王朝,即便是二十一世纪都鲜有国家能做得到。

可以说朱允炆是皇亲国戚的眼中钉,肉中刺。

但他登基两年来,天下百姓无不称颂仁德之风。

马如龙摇摇头,难怪刚才老朱差点掉眼泪,估计朱标登基也就这样了。

当然了,削藩的事另说。

“这小子心是好心,就是太理想化了。”

马如龙一句话给朱允炆的这些年评价。

老朱好奇道:“理想化?这是什么意思?”

马如龙大大咧咧道:“姐夫,你想想看哈,登基之初最重要的是稳定军事大权。”

“这孩子却一心想要宽行天下,自以为得民心就能得天下。”

“这本来就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理想色彩。”

这个说法朱元璋很是赞同。

得民心者得天下,是建立在民心能带来武力支撑的前提下。

看来自己这个小舅子也不是一无是处。

朱元璋难得露出一抹笑容:“那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马如龙毫无顾忌道:“如果我是朱允炆,也会施行仁政,但不会白浪费钱。”

“现在除了那些藩王,天下归心,只要贴出征兵的告示,多的不敢说,半年内征兵五十万问题不大。”

老朱点点头,这话说到了他的心坎里。

“然后呢?”

马如龙嘿嘿笑道;“然后肯定还是削藩喽。”

“加上应天府守军二十万,再号召天下兵马,凑齐百万大军,直奔北平!”

北平,正是燕王朱棣的封地!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淘宝618超级红包,复制淘口令$ZvenWvIpBaG$,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
若淘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京东618超级红包,复制京口令¥I2CTf7nUNnGYk9Wo¥,打开手机京东即可领取。
若京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