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9章 抵达青州,跑来就藩就是为了..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在连续赶了十天的路程之后,汉王一行人总算是抵达了青州府!

原本定于半个月到二十天左右的路程,因为朱瞻壑和朱高煦这父子俩都着急的想要快点到青州,路上愣是没有耽搁浪费任何时间!

除了必要的吃饭休息,基本上全都在赶路!

就算是这样,整个队伍还是分为了两批。

轻装的基本上都跟着朱瞻壑和朱高煦父子俩先抵达了青州!

至于家眷和其他比较重的物资,还在后面,至少还有三五天的时间才能抵达呢!

山东自洪武时期开始,就是个多灾多难的地区!

从朱元璋去世的明洪武三十一年六月开始,山东就陷入了恐怖的连环自然灾害中!

洪武三十一年六月,山东张秋河决口,进而夺小清河水道,造成洪水大规模泛滥,灾情波及鲁中济南,莱芜,乃至鲁东潍坊等地”

水患尚未平息,胶东地区又遇强烈地震,引发大规模洪水海啸,毁“登州,蓬莱,威海三卫,十年军屯一朝丧尽”。

洪水刚刚退去,大规模瘟疫又爆发,朝廷“募举国良医施药诊治”,以“善安民”著称的铁弦出任参议,至是年九月。

疫情方得到控制,谁知两个月不到,从11月开始,鲁中,鲁南地区普降鹅毛大雪,史载“一夜骤寒”,仅压塌民居就有千栋,可谓大雪灾,济南,兖州,济宁,菏泽等府县冻死百姓近两千人!

负责赈灾的山东布政铁弦累得“呕血数升”,并向建文帝哭陈道“百姓蒙难,皆臣怠慢之过。”险些自刎谢罪。

然而打击并未结束,次年年初至七月,山东全省滴雨未落,新种庄家尽数晒死,各地官仓储粮更已告罄。

户部尚书黄纯建议速调朝廷在苏北,苏南的储备粮发往山东赈灾,建文帝准奏,并命侍郎夏元吉火速核算数字。

正在这时,遥远的北平一声炮响燕王朱棣起兵造反,靖难之役爆发了。

如果说之前山东人的苦难是天灾,那么之后山东人的苦难是人祸,这人祸与朱棣一生的五个大功业相连-靖难之役,北伐蒙古,下西洋,通西域,迁都北京。

靖难之役,朱棣的造反,不但令忙于平叛的朝廷赈济山东饥荒的计划搁浅,相反,却要征发山东民夫数万人参战。

之后三年,靖难之役的主战场就在山东,山东百姓刚经过灾荒,旋即又遭兵祸。朱棣攻济南坚城,鏖战东昌,大军征伐无数,所过之处皆是累累白骨,赤地千里。

绵延的兵灾,直到三年后朱棣篡逆大业完成,摇身一变为“燕逆大帝”后,方告结束。

之后夏元吉力主优抚山东,发大量赈济,并将齐王,鲁王等藩王被削土地划拨给农民耕种,免三年赋税,百姓生活方才安定了几年。

但民力尚未恢复,永乐八年起,朱棣又开始筹谋北征蒙古,除调度全国各地精锐部队外,更从山东当地征发民夫十万人输送辎重,之后数年,大量山东农民离乡背井,远赴北疆,跟随朱棣大军出生入死。

朱棣接连击败鞑靼,瓦剌的赫赫武功,恰是“山东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接着就是陈诚通西域,郑和下西洋,引得“万国来朝”,朱棣热情好客,欢迎列国使臣在中国各地观光游览,素来是“孔孟之乡”,拥有诸多文明古迹的山东自然是首选!

一批批外国使团慕名而来,自然规格要高,以展现我山东繁荣景象,于是山东各州县大搞“形象工程”,修缮道路,营建宫室楼阁,又是劳民无数,使节们一路的花费,也自然有当地百姓摊派。

频繁的“大动作”让百姓如牛负重,偏在此时迁都北京又提上了日程,要迁都,就要营造北京城,民夫自然从离北京较近的山东抽调,迁都后的京城粮食都要从南方运输,可是漕运不通,就要疏通河道!

永乐九年工部尚书宋礼主持重开运河,对象主要是山东东平至临清的会通河,还要征伐劳力,仅山东一地又征发了十万民工,工程浩大不说,一路更要扒掉良田无数。

会通河历经数年终于完工了,代价,却是无数山东农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刚进入山东境内,朱瞻壑就开始频繁的皱眉。

一路上的所见所闻,都让他意识到山东的问题不是大,而是特别大!

朱棣好大喜功,连年征战漠北,更是让山东的老百姓苦不堪言!

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到了永乐十八年,也就是朱棣准备迁都顺天府的前夕,山东这里还爆发过一场大规模的起义!

白莲教的唐塞儿,带头骑兵反抗大明朝廷!

而且这唐塞儿在历史上起义的地点,貌似就是青州府!

“看来除了解决山东的粮食问题和经济问题之外,还要想办法帮着朱棣擦屁股,把白莲教的问题一并给处理掉才行!”

“否则让他们这么一闹腾,自己还怎么发展?”

想到这里,朱瞻壑的心头已经有了决断!

“儿子,在想啥呢?”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