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33、寒夜,寒夜,各自道路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

各朝代文臣目睹金色榜单,那一横行的文字。

【1918年1月28日,沙俄革命家从流放中回国,组建属于自己政党军队】

【1918年3月5日,蒋光头接到孙先生电,赶赴羊城,他首次被起用】

【1917年9月20日,蒋光头寄给孙先生对北军作战计划,同年10月,再寄作战计划,引起孙先生重视,第一次走到舞台】

金榜上,盘点继续,这次是画面。

陈度秀的两个孩子,陈延年和陈乔年两个少年提着行李,看着人潮汹涌。

下一刻,一辆黄包车缓缓抵达。

陈度秀下车了。

这个老父亲提着行李,背影忙碌的帮他们放着。

这次,是送两个孩子前往发国留学。

陈乔年和陈延年攥着拳头。

“我们不走。”

“对,我们不走,我们也要做新一代青年,为中华前尽出力!”

看着两个真正的中华年轻一辈,陈度秀神情复杂。

他等的,不就是这个时代,最后的希望吗?

他用半辈子摸索出来的道路,希望全都在这些年轻一辈的孩子身上。

可留下来意味着什么,他知道的。

陈度秀沉默了很久,终于点头。

他不知道接下来的时代是究竟的是怎样的,但他能感受到,这个时代,一定很惨烈。

陈延年和陈乔年伸手,紧紧拥抱着父亲。

这是从陈度秀革命后离家,导致堂哥受尽酷刑,爷爷奶奶无人送葬后,父子间第一次拥抱。

陈度秀闭上眼睛,深深叹息着,伸出手,同样拥抱着自己的两个儿子,中华的新青年。

“好。”

“一起找路。”

一起为中华找到一条新的路。

——————

现在。

大秦。

秦始皇嬴政平静的看着车站拥抱的父子三人。

沧桑的面孔与年轻的面孔像是跨越了一个时代,紧紧拥抱在一起。

“这两个孩子,应该也会是新的一批继承者。”

“谭嗣同,孙先生,陈度秀,代代传承,到底谁主沉浮?”

另一边。

大明。

朱元璋也在看着,沉默着。

他脑海中,出现的是这个时代的大势。

复辟,军阀,革命...

思想,文学,政治......

异国,内乱。

这个时代的混乱,远比他开创大明的时候,更加腐烂。

“此国,当真千年未有之巨变也。”

——————

画面还在继续。

李大钊终于离开了京城。

江南。

他看着如今各省的状态,逐渐眉头皱起。

书房内,李大钊发现,无论是辫子兵的伪调和论,伪国家主义,还是梁启超改良主义,都能看到其中最本质的影子。

加入政治后,可以得出,这些矛盾最大的问题,在于西方民主制度和议会政治。

照搬西方国情下的制度,在中华是行不通的。

阳台下。

有中年人顶着辫子不肯丢弃,声称要等着他们的朝廷重新光复。

有军阀纵马而来,加征税银,甚至不惜直接动手伤人,抢夺民众。

路边的孩子跪在那里,懵懂的放着碗,牵着妹妹,手里只有攥的漆黑的馒头。

十一月十一日,冬天就要来了。

李大钊重新北上京城,放弃了朋友推荐他做官的机会。

这一刻,他目光明亮,意识到了。

只有思想启蒙和革命才是对的,这一次,他踏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李大钊回京城了,回到了他任教的北大。

如今,房间内,李大钊提出了自己得到的结果,思想启蒙加入革命。

但胡适却依旧态度坚决。

看着李大钊提出的论调,胡适眉头紧皱。

“政治问题属于权术交易,肮脏的游戏,和做学问有什么关系?”

李大钊仰起头,目光灼灼,坚持着观点。

“我们如果启蒙思想,脱离评论时事,那是空谈误国。”

两人目光对峙,针锋相对。

他们都知道,是一场关于在实践中摸索进步的争辩。

胡适显然并不同意李大钊的观点。

“北洋和南方两府对立,难道新青年也该议论两府是否要争斗?这还算是做学问吗?”

面对胡适提出的问题,李大钊摇头,想到了自己在江南看到的场景。

“中华需要找到方向和道路,这是需要讨论的。”

“我看了沙俄的十月革命,沙俄通过武装夺取,这就是一条新的道路。”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淘宝618超级红包,复制淘口令$ZvenWvIpBaG$,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
若淘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京东618超级红包,复制京口令¥I2CTf7nUNnGYk9Wo¥,打开手机京东即可领取。
若京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