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51章 元青花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白天十二人,晚上十二人。

  每六人一个小队,两个小队一起看守。

  白天一般没有人敢来破坏,一万多的工人,怎么破坏。

  就怕是晚上,晚上都下班了,只有保卫科的人员。

  所以,保卫科在晚上的人员是最多的。

  保卫科一百多人,晚上至少有六十多人,这还不算新招的二十四人。

  食堂每天晚上都会留几个人,专门给保卫科做饭。

  新车间的工人,早就挑好了,都是从各个车间抽调的先进工人,都是十几年的工人,年富力强正是工作的好时机。

  这些人除了原来的工资,每个人每月还有五块钱的补贴。

  最近几天正在组织这些人培训,等到他们学会怎么操作机器,就可以上岗了。

  而且每个月签了保密协议,关于车间的事情,不能对任何人说,就连自己的家人也不能说。

  这个时代思想觉悟是相当的高,说不说那就不说,谁问都不会说。

  虽然这些人都是好手,学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个星期才学会,这还是照着翻译出来的说明书操作。

  能操作就行,等到慢慢的熟练就好了。

  张卫国换了一袋子粗盐和半大袋细盐,骑着摩托车就去了上次的村子。

  这几天村民把家里的食物整理了一下。

  多弄个点食物来换食盐。

  他们吃盐都要去生产队里换,各个村里根本没有卖盐的,这次有机会买到盐,争取多换一点,用来腌咸菜也行。

  粗盐就是用来腌制咸菜的。

  这次有一个村民,直接拿出了一株一百五十年的人参,张卫国直接花了一百五十块钱拿下。

  这是村民的儿子结婚,需要彩礼,实在是没办法才拿出来卖的。

  这百年人参可不多见,这株人参已经在他们家传了两代了。

  是家里救命的东西。

  三年前都没舍得卖,主要也是没人出这么高的价。

  这年头都吃不上饭了,谁会花一百多块钱买这么一个东西。

  一百块钱能买多少粮食,够一家人吃好几年了。

  张卫国没想到收到这么好的东西,上次来虽然收了不少人参,全都是十年二十年的,连这株人参的零头都不够。

  张卫国很高兴,送给了这个村民五斤细盐,以后他们家都不用买盐了。

  这百年人参是惊喜的话,那接下来的一件东西那就是惊吓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这件东西是一件青花瓷器,而且还是大名鼎鼎的元青花!

  在中华瓷器史中,青花瓷器是一大门类,各种青花瓷器不胜枚举。

  其中,以元青花为最!

  元青花的出名,不仅仅是那首《青花瓷》,而是因为一次拍卖。

  那是2005年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一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被拍出了1400万的英镑的天价,加上佣金是1568.8万英镑,这些拍会卖的佣金都很贵的,一般在百分之十。

  如果说1568.8万英镑你不知道多少钱,换算成人民币是2.3亿。

  创下了中华瓷器史的最高价。

  而张卫国看到的这件,就是一件元青花。

  那苏麻离青的特征,张卫国一眼就认出来了。

  这件瓷器被村民用来盛放粗盐。

  这件瓷器高30厘米,口径22厘米,底径19.5厘米。

  张卫国看到这件东西,非常的激动,整个人都是颤抖的,元青花啊。

  大部分都在大英博物馆,以前张卫国看守的博物馆也没有啊,多少人以看一眼元青花为荣,更别提拥有了。

  现在有一件就在张卫国的面前,怎么能不激动?

  看到这件东西,张卫国立马表示购买。

  这个村民没想到一个盐罐子还能卖钱,想了想报了一个高价十块钱。

  要是张卫国还价,怎么也能值个五块钱。

  张卫国直接二话不说,掏出十块钱给户主。

  连剩下的盐都不要了。

  抱着这个大罐就跑。

  户主看到这种情况,就知道报低了,看到张卫国留下的半袋子盐。

  感觉赚了,不仅没花钱得到了这么多的盐,还赚了十块钱。

  户主开开心心的找别的罐子来放盐。

  张卫国抱着罐子,来到摩托车旁,看到没有人,把元青花大罐收进仓库里。

  骑上摩托车就往回赶。

  一路小烟回到了四合院,连轧钢厂都没有回。

  回到家看到了冉秋叶,抱着亲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淘宝618超级红包,复制淘口令$ZvenWvIpBaG$,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
若淘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京东618超级红包,复制京口令¥I2CTf7nUNnGYk9Wo¥,打开手机京东即可领取。
若京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xbiquge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