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三十六章 展示厨艺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下午下班,武斌文去了趟菜场转悠了一圈,拎着一刀坐臀肉和一些蒜苗、青红椒,准备晚上露一手,亮出厨艺镇住何雨柱,再将他收为徒弟。

这个季节虽然蔬菜十分匮乏,不过还是有少量的反季节新鲜蔬菜,只是价比猪肉都贵,实际上早在唐朝就有温室种植反季节蔬菜的。

前朝乾隆就有一首关于反季节黄瓜的诗《黄瓜》:“菜盘佳品最燕京,二月尝新岂定评。压架缀篱偏有致,田家风景绘真情。”

其中也说在二月尝新吃黄瓜。反季黄瓜十分稀少,价格不菲,清代李静山《增补都门杂咏》有一首如此写道:“黄瓜初见比人参,小小如簪值数金。微物不能增寿命,万钱一食是何心?”

当然这里说的万钱是过了,光绪《顺天府志》中记载:“胡瓜即黄瓜……今京师正二月有小黄瓜,细长如指,价昂如米。”其实是远超米价的。

京城流行使用“花洞子”来种植蔬果和花木,此类蔬果就是所谓“洞子货”。老舍在建国后所写的《正红旗下》中还说:“到十冬腊月,她要买两条丰台暖洞子生产的碧绿的、尖上还带着一点黄花的王瓜。”

武斌文平时也不大买反季节蔬菜,他也不想太打眼了,今天是想镇住何雨柱,才买了一点新鲜蒜苗、青红椒。

回到四合院时,何雨柱与何雨水都已经先回来了。

昨天是星期天,何雨柱托中院的陈家嫂子带着雨水小丫头去澡堂子洗了个澡,今天小丫头看上去就是白净了许多,穿着新袄子,头上原本那扎头发的脏兮兮花布条也换了两根红头绳。

何雨柱正在隔出来的厨房忙活着,前些天武斌文看着还觉得他做菜驾轻就熟,虽说不上如行云流水,却也是挥洒自如。

可这会儿看上去却错漏百出,切菜的姿势握刀的手,油温的掌控下料时机,哪哪儿都有问题,这也就是武斌文现在的厨艺近乎大师级了,去看一个还没出师的学徒,自然是觉得一无是处了。

他轻咳一声:“咳,柱子,今天我来做菜,你们看看我的手艺。”

何雨柱与何雨水都诧异的看着他,心说前几天你可是自己说的,你做饭的水平也就是能做熟不算咸,今儿怎么会想做菜呢。

没管这两兄妹怎么想的,他将手里的肉和菜交给何雨柱去清洗,何雨水见到大为惊讶:“哎呀,文哥,这时候怎么会有新鲜蒜苗和青椒红椒呀?”

“这是洞子货,是暖洞子种出来的。”何雨柱毕竟是学厨的,这些事儿他还是知道的,听妹妹问起,他就在边上解释了一下。

武斌文也没多说,他抓起沥干水的猪肉反复与烧热的锅底摩擦直至猪皮略微焦黄,之后在水盆里搓洗干净猪皮,又将猪肉放进锅里加水和生姜花椒煮沸。

这是他又拿起菜刀,武斌文用手轻轻刮了一下刀刃,感觉还行,就拿过两个土豆开始切丝。

只听见“噔噔蹬蹬”,有节凑的切菜声响起,一根根的土豆丝切得几乎一摸一样,何雨柱不禁瞪大了双眼,这刀工太厉害了,自己比起来可差远了。

不一会儿,武斌文看到锅里煮的猪肉断红转白,便捞起来放进冷水盆降温,等了一小会儿伸手将冷水盆里的猪肉捞起来放到砧板上,手起刀落,一片片厚薄相同,大约3毫米厚的猪肉就堆在了砧板上。

起锅烧油,下料翻炒,一套动作如行云流水,看得何雨柱兄妹俩是眼花缭乱目眩神迷。

没多久,一道回锅肉就做好了,看着这盘香喷喷、油亮油亮、肉片呈灯盏窝状翻起的回锅肉端到桌上,何雨柱兄妹都无语了,这就是文哥说的不会做菜,要这么说,何雨柱的厨艺岂不是煮猪食的水平。

还没等他们多想,武斌文又喊何雨柱去端菜,一道青椒土豆丝也炒好了。接着是鱼香肉丝、清炒白菜。

闻着浓郁的肉香、土豆的香味,还有白菜的淡淡清香,何雨柱已经麻木了,武斌文的厨艺虽然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他见过的厨师,包括他爹在内就没几个比武斌文强的。

见两兄妹都傻傻的站在那儿,武斌文拍拍何雨柱:“傻站着干嘛,去把蒸好的馒头拿过来呀。”

何雨柱这才恍然,赶紧回身拿了个小簸箕去捡蒸屉里的二合面馒头,雨水小丫头也回了神,赶紧去摆放碗筷,还回头问:“文哥,您要喝酒吗?”

武斌文点点头:“行,那就喝点儿吧,你把柜子里的那瓶莲花白拿过来。”

小丫头颠儿颠儿的去拿酒,还带了两个酒盅过来,她倒是没忘记她傻哥也是个好酒的。

三人坐下,武斌文伸手夹了第一下,何雨柱两兄妹才开始夹菜,只是这一吃就停不下来了,傻柱也忘记了喝酒,这个菜夹一筷子,嗯,好吃,那个菜吃一口,嗯也好吃。

两个人的筷子便如流星赶月似的,武斌文倒是坐得住,他慢慢的咀嚼着嘴里的肉片,间或喝一口酒,悠悠然的样子很是惬意。

不过武斌文这近乎大师级的厨艺毕竟还不是大师级,更不用说上面还有宗师级和无双神级,因此这些菜做的并不完美。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