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四十二章 港城大采买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建国前后,大批的内地人逃去了港城,他们到了港城之后,很多都与同乡聚在一起报团取暖,因此在港城可以听到各地方言。

这个时候的港城也可是鱼龙混杂的混乱年代,大批地主、买办、资本家和国谠官员离开大陆,拥向港城这片弹丸之地,还有大量的溃兵和那些有血债的特务也一起逃向了港城。..

这些年从内地涌入港城上百万人,直接导致港城现在成为了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因此港城这个时期非常混乱,那些个黑帮、腐化的警察以及各类地痞流氓混混都盯上了来自内地的肥羊,要想站稳脚跟还真不容易。

好在武斌文并不是要留在港城,他只是想到这来采购米面粮油和肉食的,因此也就利用周日休息跑一趟。他星期天凌晨三点来钟从京城出发,五点多就到了港城。

找了个荒郊野岭降落下来,走了半个小时来到大路上,从腕表空间取出了一辆吉普车,开出十几公里才看到路边有个村子,过去一打听,才知道他现在是在深水埗。..

又往前开了一段,见前后无人,又将吉普车收了起来,这没牌没照的,万一被警察拦住就麻烦了,换了辆自行车顺着大路骑了半小时才到闹市区。

这会儿在港城,讲白话的、魔都话的、金陵普通话的都有,不过对武斌文来说这都不算啥,以他超强的记忆,这些方言他听上一阵子就能掌握了,再有个两三天,他就能说的和当地人一样地道。.

更不用说现在英语还是港城的官方语言,武斌文的英语可是歪瑞古德,一口标准的伦敦腔。

他这会也没有什么心思去逛街,先去弄个港城身份。武斌文就直接去了深水埗警署,给了二十美元的小费,那警檫就立马给他办好了港城居民身份证。

此时的港城居民身份证还只是一张硬卡纸,也就是港城老电影里说的身份纸,上面的相片用的是武斌文本身相貌的照片,名字是后世的名字武彬文。..

这时期的港城是放开了接收外来人员的,只要到了港城就能获得身份证,甚至还没开始实施抵垒政策,所以在美元开道下,武斌文的身份证办下来很简单。

拿到身份证后,他叫了个人力三轮车去中环。这个时期港城的的士还很少,全港城才不到五百台的士,而且颜色五花八门,车型规格也是多种多样的,武斌文一时都没发现哪儿有的士了。

到了中环闹市区,他先去箱包店买了一个行李箱,又找了家高档服装店买了两套高档西装、半打衬衫和几套内衣,在店里的更衣室把内外衣服都换掉,穿上西服后,把所有的旧衣物全收进了腕表空间。

他在考虑充分利用这个轮回腕表的随身洞府时,就没想过去搞什么种植养殖的,最多以后有闲暇,种一些茶树、果树之类的,看看里面种出来的水果茶叶会不会带点儿灵气。.

路过表行时,他前世的癖好发作了,本着收藏的角度,跑进去看到前世就特别喜欢的江诗丹顿蝶翼表,百达翡丽的1578,宝玑的TYPE系列,这个时代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名表纷纷被他扫入收藏。

当然这些表在这个时代他是带不出去的,只能自己没事的时候欣赏一下。

来到上环永乐街,这里是港城著名的参茸燕窝海味街,近街店铺都是贩卖南北货海味‘鲍参翅肚’和人参鹿茸燕窝为主,比京城那些商行品种更为齐全,而且高品质的也多。.

他在这里的那些商行采购了一大批人参鹿茸和鲍鱼花胶鱼翅燕窝,或许是学习了厨艺技能,他对这些名贵食材尤为喜爱,现在有机会自然会大买特买。

接着武斌文在他前世的记忆里搜寻了一番,就向这商行的老板打听到金源米业的地址,这是一间主要从事粮食进口及批发业务的公司。

武斌文叫了个人力车直奔金源米业。采购那些米面粮油,他不准备一家家去找,就想全部委托金源米业办理。

却不曾想还没到金源米业商行,就发现了中环街菜市场,这个年头即便是港城也还没有室内菜市场,都是露天的,顺着大道就能看见。

见到那些水灵灵的蔬菜,已经吃了几个月土豆白菜的武斌文不禁口齿生津,都恨不得上去抓起那番茄、黄瓜就生啃一口。..

不过有了在京城采购大宗货物的经验,他也没直接就奔菜市场,而是先到边上找了一家银行用美金兑换了五万港币,才去临街的找了个院子直接租了一个月,并请房东太太帮忙收一下送来的瓜果蔬菜,这才回头到菜市场去扫货。

不要小看五万港币,这个时候的港币还是很值钱的,五万港币都能在中环买套千呎豪宅了。

港城是一个热带城市,四季如春常年温暖,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有阳光和温暖的海风,一年四季都有蔬菜瓜果,尤其是不缺热带水果。.

不仅有港城本地种植的瓜果蔬菜,还有内地运过来的,以及从东南亚各个国家进口的。

进了菜市场,只要是看见新鲜的瓜果蔬菜,武斌文也不多说,就直接全收,让菜贩子们送到临街他租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