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九章 梁唐争锋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干掉了李密,并且把东都朝廷控制的直辖区扩大了一倍范围,如此浩大的军功,当然会让王世充在洛阳的威望一时无两。别说元文都已经嗝屁了,就算元文都还活着,到了这一步的节点,那也只能避开王世充的锋芒了。

    在李密西逃投奔李渊之后不到半个月,经过仓促的筹备,在洛阳城内,又上演了一出禅让的戏码,最后一位打着大隋旗号的皇帝,皇泰主杨侗设坛祭告天地,将大隋国祚禅让给了有大功于国的王世充。王世充在登基之前已经在此前一年就被杨侗册封为郑王了,所以这时候自然也是顺理成章,定国号为郑,年号开明。

    王世充受禅登基的消息,仅仅比李密辗转逃到李渊这里如丧家犬一样投靠,晚了七八天而已——毕竟,李密可不是刚被打惨就第一时间来投奔李渊的,还要磨蹭一阵,才认清一个现实:别看自己丫的输了一场大决战之后貌似还有不少地盘,但是只要丢了洛口仓,剩下的地盘再多也是渣!因为他李密根本没有别处去寻找那么多军粮来养活那些跟着他逃亡的弟兄们了。李密是认清了这个现实之后,才在被自己手下嗷嗷待哺的弟兄们连皮带骨吞掉之前,投奔李渊的。

    所以,对于李渊来说,噩耗是伴随着好消息前后脚一起来的,那是武德元年七月份的事情。王世充称帝的讯息还没来得及让李渊嗤之以鼻,薛举终于被拖得病死的喜讯也没来得及让李渊松一口气,南面大梁朝破了夔州、灭了许绍的噩耗就跟来了。一时之间,弄得李渊是五味陈杂。

    历史的时间线。终于在武德元年七月底这个当口弥合了,天下大势。南北并举,一系列剧烈的洗牌,就此告成,整个天下进入了四巨头对峙的时期,别的小鱼小虾都洗了出去。

    ……

    那一天的情况,是这样的。

    长安城西——隋朝故都大兴城,在武德元年,已经改名成长安了。

    九成宫内——大隋时候辉煌的仁寿宫,如今也改名成了九成宫。

    李渊在两仪殿里头。照例召见了裴寂、刘文静等文臣,商讨军情应对方略。

    “陛下,昨日秦王回报,两个月前薛举病死军中之后,其子薛仁果年少威浅,急于速胜立威,故而急切求战。秦王探明敌情后,以敌进我守之势,固守浅水原以西、泾阳的高墌城。相持以疲敝敌军。薛仁果军多是陇西甘凉人士,战马众多,骑射悍勇,甲胄不完;然顿兵坚城之下。不得不弃弓马,仗刀盾,与朝廷大军相持。

    凡六十余日。薛仁果军顿于一地,无游牧劫掠之获。军粮渐乏,士气低落。薛仁果麾下突厥将领梁胡郎因其部族本非薛仁果嫡系、在薛仁果军军粮渐乏时。被额外克扣军粮,甚于其他诸部,故而不忿,倒戈投降秦王。秦王趁机出城反击,于敌不备时大破薛仁果军;又有薛仁果麾下胡将浑干等临战不敌,阵前投诚。薛仁果全军溃散,被秦王包围于泾阳城内。

    据秦王奏报,言薛仁果军已无余力,外无援兵,定然不日可破。然泾阳城池坚厚,若是强攻,我军只怕死伤不少;既然薛仁果军素以劫掠维生,不事积贮,不如以围困绝粮之法,徐徐图之,数月之内,待其粮尽,必然可以擒斩薛仁果。只是要实行此法,还需朝廷从太仓再额外拨付秦王数月粮草,免得我军军需先于薛仁果军出现不济——以上诸般奏请,还望陛下圣裁。”

    李渊耐着性子,端坐在龙椅上等裴寂说完,转过去看刘文静,问道:“先生对此事如何看来?秦王奏请相持,是否太缓?李密新降,荆北之地,还有一些州郡在我大唐与伪梁、伪郑之间摇摆,虽然李密这颗棋子在朕手中,可惜若是没有大军跟进,这些地方难免被梁、郑削夺一些。我大军主力如此被牵制在陇西,痛失开拓良机,岂不可惜?

    更别说除了李密之外,此先夷陵通守许绍几次三番前来告急,说是秭归已经城破,安陆许氏死守,死伤惨重。而瞿塘峡口的夔州等处,也已经遭到梁军攻打,多次请求朝廷大军入川,只是建成、世民分别牵制于刘武周、薛举,无余兵可用。如今既然薛仁果已经不足为虑,难道就没有法子抽调一些兵马驰援别的方向不成?”

    刘文静和李世民的交情也是不错的,至少好过和太子李建成的关系。对于李世民请求相持,刘文静自然心知肚明其原因:李世民无非是不想他手下带了一年多的这支嫡系部队受到太重的伤亡损失,所以宁可大唐的全局发展速度略慢一些,也要打得稳妥一些。大唐成形以来,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因为皇子都在外带兵,已经俨然有了军中派系,秦王的部队只听秦王的,太子的部队只听太子的,同样是为了大唐的天下征战,却也不希望由自己的部队来啃硬骨头。

    可是不得不说,综合各方来看,现在实在是一个跑马圈地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999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