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432章 凤雏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刘表的态度让刘辩很满意,刘琦顺利的成为刘辩身边的郎官,手持大戟,扈从左右。他的武艺一般,做不了真正的扈从,不过是一个人质而已。如果运气好,得到刘辩的赏识,他将来也许能够顺利出仕,做个地方官,甚至有可能继承父亲刘表的爵位——如果刘辩真的赏识他的话。

    刘琦心满意足,尽忠职守的做起了当值卫士。他带来的两个年轻‘侍’从却得到了更好的前景,诸葛亮成了陈留王刘协的伴读,庞统最得意,成了天子刘辩的近‘侍’郎官。

    众人散去,刘辩留下了庞统。

    “士元,孔明说襄阳人杰地灵,宜于隐修,你对此有何看法?”

    庞统还没从兴奋中平静下来,一听刘辩发问,立刻说道:“陛下,说襄阳人杰地灵,适合隐居,的确是一语中的。襄阳毗临汉水,西行则可入山,东行则出原,南行可涉江,北行可入洛阳,四通八达,消息灵通。且襄阳乃楚国旧地,多有神仙隐士,黄帝乘龙登天之处,便在荆山,传国‘玉’玺原本也是出自荆山……”

    看着一兴奋就侃侃而谈的庞统,刘辩忍不住笑了起来。他将诸葛亮送给刘协做伴读,一方面是因为刘协看中了诸葛亮,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诸葛亮虽然很强,将来可能更强,但是对他来说没什么用处。诸葛亮拥有的《风后书》他也有,而且他的境界超过诸葛亮太多,对《风后书》的理解也不是诸葛亮能比的。况且诸葛亮稳重。有儒‘门’之名,却不是一个迂腐之人,让他和刘协作伴,有利于纠正刘协对儒‘门’的盲从。

    庞统却是他需要的人才。倒不是因为庞统的帝王术——那些东西如果没有足够的根基,只会变成小聪明,是他很排斥的学问——而是因为庞统是荆襄人,对荆襄的风土人情,故老传说很熟悉。在这个书籍流行还靠手抄的时代,这样的信息只有本地人最清楚。

    正如庞统所说,荆山虽然看起来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眼。却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

    黄帝铸鼎是在荆山。乘龙登天也在荆山,而凤‘门’圣物和氏璧同样出自荆山。他一直怀疑儒‘门’崇火尚凤和西夷有关,而凤凰的传说也与楚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荆山则正好在楚国境内,据荀彧说。西周初年。楚国的腹地就在荆山西侧不远的丹水、淅水的‘交’汇处。

    可以说。荆山也是儒‘门’的圣山,虽然名声不如泰山大,重要‘性’却不亚于泰山。诸葛亮选择这里隐居修行。也许就是冥冥之中有天意,只是他自己未必清楚罢了。

    对刘辩这个后世人来说,荆山的神秘之处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线索:荆山向西,就是神农架。在模糊不清的上古史中,神农有时候和炎帝‘混’为一谈,而炎帝正是凤系文明的祖先,龙凤血脉的祖先都与荆山有扯不清的联系,刘辩要想搞清楚龙凤血脉,当然不能放过这个线索。

    将庞统留在身边,正是为了了解这里的传说,特别是那些口耳相传,没有形成文字的传说。很多传说的背后,都可能有着一个让人不敢相信的真相。

    “士元,你学帝王术,可能并不是一个好选择。”

    庞统一愣,连忙问道:“陛下为何如此说?”

    “帝王术是‘阴’谋诡计,有伤‘阴’鸷。法家原本是道‘门’的一个分支,而且流于下成,到了荀卿时,虽然注以儒‘门’的礼法纠正,但是依然偏于‘阴’毒。你想想看,法家的诸位先贤有几个是善终的?帝王术的集大成者韩非子又是怎么死的?”

    庞统的脸‘色’渐渐的白了。

    刘辩继续说道:“帝王术不是不能学,而是要有深厚的根基,只有如此,才能以重驭轻,随心所‘欲’而是不逾矩。你小小年纪,心‘性’尚未成熟,就研究帝王术,是剑走偏锋,于你将来的寿永大有妨碍。”

    庞统冷汗涔涔,眼神惶惶。他‘舔’着干涩的嘴‘唇’,看着刘辩。“请陛下教我。”

    “将帝王术先抛在一边,潜心修行,打好根基。等你根基稳固了,再来学帝王术,则有利而无害。”

    “哦。”庞统抹了抹额头的汗,如释重负。“那……臣该如何修行?”

    “修行有四要:良师、益友,佳地、妙法。良师可以引导入‘门’,少走弯路;益友互相切磋,时时‘精’进;佳地元气充沛,事半功倍;妙法嘛,更是直通大道的捷径。这四者缺一不可。”

    庞统转了转眼珠,不紧不慢的说道:“这四者……又如何才能兼备?”

    “朕虽不敏,与你年岁相当,对修行略有所得,可为师,亦可为友。宫里多有秘笈妙法,赏你一两件合适的,这法便也齐备了。剩下的只有一个地。想来你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999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