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74章 三分岷州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按燕老九所说,其实在这岷州城里,虽说一致排外,可里头却并非铁板一块,他也是分等级,分帮派的。大致来说,分为三块。

    第一块,文官块,这一块,不是朝廷任命的职官,只是当地知州、知县聘请的读书人,为官为吏的都有。人数虽不多,但却是占据着最大的主动位置,是这岷州城最大的势力。

    第二块,人员那就杂了,极少吏员,有些连吏都算不上,只能说是一名临时工,要的时候便要你,不要的时候则不要你;除了吏员和临时工外,这块中最多的人还是街市里的地痞流氓。这一部分人,人数远在第一块之上,而且多几倍都不止,不过,这一块的人员还是得听第一块人命令的。

    没办法,第一块是读书人,而这第二块的人,是从来都没有读过书的人(除少部分吏员外),扁担倒了,他们也不知道这是个“一”字。用八字概括,那就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当然,像这类人,如果你真如此说他,他一定跟你急,他还会咬着你说“你才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你全家都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对付这样子的人,最好的方式那就是死命的夸奖,这样他们便会认为你是他们的朋友,然后对你言听计从。即便被利用,作了马前卒,光荣地当了枪使,他们也是不知道的。是以,第一块人很喜欢跟第二块的交朋友,除了好骗外,更重要便是极其好用。

    像这类人,你只要给点甜头,他们便会义无反顾的冲上去,发挥他们四肢发达的特点,很是给第一块的人解决了不少麻烦。又因为,这些人都是本地人,只要他们出手,不但可以杀一儆百,最重要是会在当地形成偶像效应,越来越多的人会加入到这第二块,因为他们在岷州城不但吃香的喝辣的,而且见谁不舒服,便可以欺负谁。

    如此有特权,入级门槛又低,是以,越来越多的不懂事的年轻人加入到这个阵营里。

    第三块呢,跟前两块谈不上谁大谁小,谁利用谁,谁指使谁,更多的则是互相合作。人数上,跟第二块的人手差不多,但却不是第二块的人可以相比的,因为这些人员有些特殊,他们都是禁军加厢军(厢军占极少数,大部分还是当大头兵)的组合。

    这么比喻吧。一个呢,是在街头上小打小闹成长起来的,因为大街上的百姓没有哪个会蠢到跟他们挑衅。而另一个呢,那可是真打真抢的在战争上,摸爬滚打,一滴血一滴血的成长起来的。再加上,这后者,不但着装统一,刀具精致,还有统一的套路,战斗力可想而知。

    这么厉害的队伍,完全可以一统岷州,让这前两类人回家卖红薯去。可事实却并非如此,这里头最重要的,便是他们是军士。作为军士,他们不能乱动,不能乱跑,否则让知州知道了,一封奏书上去,他们的脑袋只怕得让大地保管了。

    为求共赢,这三方通利合作,把整个岷州城搅了个鸡犬不宁。当然,这一切都是在暗地里进行的,百姓们知道,而知州、知县二人,那是不可能知道的。所以,他们一直也相安无事。

    第一块的领导人物是宋清宋押司,也就是当时开大会时,那个老头子。据说此人,打从祖父辈便在岷州府里担任吏职,虽然担任的职务都不大,但却极有威望。传至宋清手里,其宋家在岷州的势力已经不容小视了。

    传说此人不但家中有钱,而且为人仗义疏财,对象当然不是百姓,而是豪强好汉。这些人,走南闯北,把这宋清的名声,传至五湖四湖,混了个及时雨的名号。可宋清这人到底如何,也只有当地百姓知道,光凭他那一点押司的工资又怎么如此豪爽?家业越来越兴旺?

    第二块的领导,倒不是在职的吏员,而是在街道上混的很开的胡开山。这胡开山打从祖祖祖祖父开始就长在岷州,吃在岷州,算是个地地道道的岷州人。

    胡开山的祖辈那可是地地道道的庄稼汉,老老实实,本本分分。本来,如果一直这么传来去,倒也罢了。却不知道胡开山的爷爷怎么回事,竟然生了胡开山的爹那么顽劣的儿子。

    那小子农务活一样不会,但是对于街市上那种溜须拍马,插科打诨,坑蒙拐骗,那是无师自通。据说,胡开山他娘便在这老父亲有一天走在河边遇上的,胡开山他爹当时正年轻气盛,血气方刚,喝了两杯酒,看着那么一个妙龄少女低头浣纱,也不管她是谁家姑娘就直接霸王硬上弓。然后,便有了胡开山。

    胡开山自打一出生,见到的便是父亲如何敲诈村民,殴打百姓,勾结州衙里的官吏,如何狐假虎威。这小子,也厉害,自打懂事起,便跟着父亲走东巷,闯西街,练就了一番本事。

    这胡开山虽说岷州城第一霸,是个坏事做尽,好事不挨边的无耻恶霸,不过模样那是相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999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