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九百二十二章 造化弄人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世事无绝对,谁敢保证老天爷为这个时代只降下了一个周士相,好在公主接下来的一句话让周士相迅速镇定下来,也让他汗颜,自己好歹是个秀才,怎的竟把杨慎这首《说秦汉》的“临江仙”也给忘了。.: 。

    “当年杨文宪殿试第一,被武宗皇帝钦点状元郎,后得罪世宗皇帝,被发配云南充军。据闻状元郎行至江陵时,见一渔夫和一柴夫在江边煮鱼唱酒,谈笑风生,于是感慨之下请军士找来纸笔,遂有了这首临江仙....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状元郎这首词,不下苏东坡那首念奴娇啊。”

    公主被那江景吸引,竟未注意周士相的到来。身边的‘侍’‘女’是在昆明时王皇后为她挑的宫‘女’翠儿,另一个姓秦的宫‘女’则在安南时病死了。还有一个何妈妈因不愿随公主离开云南,便中途告别回了老家。

    翠儿眨着眼睛道:“殿下,苏东坡又是哪个啊?”

    公主笑看她一眼:“冒学士说课时你不听,这会却来问我。”

    “皇爷叫冒学士教公主学业,又不曾教我,我听得做什么。”翠儿憨憨一笑,她模样并不俊俏,甚至有些大手大脚,不过也正因此才被晋王选入黔国公府服‘侍’皇后娘娘。在晋王眼里,宫‘女’可不能要娇小可人的,得要能伺候人的,因为皇帝和皇后经常需要转移,身边人身子弱了可不行。

    冒学士说的是钱谦益的学生冒襄,月前钱谦益在定武帝面前推举了自己这位学生。定武帝召见冒襄后,发现他谈吐学识俱佳,很是赞赏,便要冒襄做翰林院‘侍’读学士,充经筵讲官。

    公主自广东来南都后,定武帝自是大喜过望。他三个兄长俱已殉国,几个侄儿也都随父亲一同殉国,只活下了淑仪这一个侄‘女’。而他自己的两个儿子一个还未满岁就早夭,一个则在四岁时死于饥饿,因此唐藩眼下可谓是人丁凋零,甚至可以说是绝后,故而定武帝对这唯一的侄‘女’不能不疼爱。且对这个侄‘女’,他也是心中有愧的。当年清军破广州,皇宫大‘乱’,绍武帝走脱不得,便将淑仪托付给他这叔叔,要他带着淑仪逃出城,岂料半路被清军冲散,至此失去了这个侄‘女’下落。

    这么多年来,定武帝一直以为侄‘女’早就不在人世,也一直觉得自己对不起死去的亡兄,听说侄‘女’尚在人世消息时,他是‘激’动万分,一直盼着侄‘女’能回到他身边。广州监国行在叔侄二人第一次见面时,定武帝可是足足‘摸’着侄‘女’的脸打量了半柱香,越看越像,越看越欢喜,越欢喜,越是老泪。当晚,就领着侄‘女’在绍武帝的画像前上了香,然后很是郑重的在唐藩的‘玉’牒上添上了侄‘女’的名字。

    写上侄‘女’名字后,定武帝却又痛哭起来。痛哭只因‘玉’牒上他大哥朱聿键(隆武)、二哥朱聿鐥(崇祯朝唐王)、三哥朱聿鐭(绍武)、他自己朱聿锷的名字后面,只侄‘女’一人名字,别无其他。(作者注:朱聿鐥,崇祯九年因隆武被囚禁,继任唐王,崇祯十四年被李自成军俘杀,其与定武帝等非一母同胞。)

    在广州时,定武帝就想弥补这些年对侄‘女’的亏欠,知侄‘女’流落民间连字都不识后,他很痛心,于是亲自指导侄‘女’学业,教她读书写书。到了南都后,又觉自己幼时未曾读多少书,教侄‘女’简单的字倒可,深了却是不能,于是便在皇后的建议下请冒襄做公主的授业老师。

    冒襄是有名的江南才子,教公主习字做诗词自不在话下,杨慎那首《临江仙》便是前几日才教的。公主也是记‘性’好,学了几遍竟就记在心里了,下了轿子见了北边长江风景,一时忍不住将这首《临江仙》诵了出来。

    周士相不好在边上偷听主仆二人说话,便轻咳一声。这一声让公主和翠儿都是一惊,转身来看,只一眼翠儿却是“噗哧”一声笑了起来。原来周士相此时姿势很是难看,身子半倾拄着拐杖,‘腿’上绑着一圈绷条和木板,一边高一边短,颇是有些滑稽。

    翠儿这一笑,倒把周士相‘弄’得有些不好意思,却也无法摆出太平军大帅、大明齐王的威严模样来,只好也讪讪一笑,视线却是不经意的落在了公主脸上。公主的脸蛋很清秀,说不上有多漂亮,但却绝对不难看,看久了反倒耐看的很。只是周士相在那却没有窃喜,松口气什么,而是有些发怔,因为他发现公主的这张脸让他很眼熟,但却怎么也想不起自己何时见过这张熟悉的脸。他就这么呆呆的看着公主的脸。

    周士相的样子有些大胆了,纵是公主是他的未婚妻,可毕竟没有过‘门’,这么盯着公主看肯定是失礼的。翠儿嘟囔了小嘴,想说什么,可却不敢开口。想来这小姑娘在南都这些日子,多少听说了齐王的凶名。她偷瞄公主,心里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999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