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15章 紧张推测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叶蓁蓁想了想,回答:“麻疹、风疹、猩红热、还有过敏反应的荨麻疹,不过,从刚才男婴身上疹子的性状来看,可以排除荨麻疹。”

    南之乔微微点头,算是同意叶蓁蓁的说法。

    见南大神没有反对意见,叶蓁蓁问:“刚才你检查了,都有什么发现?”

    南之乔:“这个男婴整体发育营养稍差,反应低下,全身皮肤苍白,巩膜轻度黄染,指趾末端和足跟散在0.6~1厘米棕黄红色斑丘疹,中央平坦呈浅黄色,表面有薄层鳞屑,压之略有波动感,下腹部、背部及臀部散在0.3~1.2厘米的粉红色斑丘疹及斑疹。”

    叶蓁蓁听到南之乔对疹子的描述,突然想起了什么,插嘴道:“这样的话,也可以排除猩红热了。”

    南之乔:“为什么?”

    叶蓁蓁:“因为我记得,猩红热出的疹子都是针冒大小的出血点,按压之后,红疹会消失,按压力量解除之后,红疹又会出现,如果猩红热严重时,还会有血性疹子出现。”

    “嗯,算是一个区别。”南之乔又难得的没有反驳。

    叶蓁蓁:“刚才我看你还检查了男婴的腋下和腹股沟,有什么发现吗?”

    南之乔:“腋下和腹股沟区分别触及两到五个黄豆大小的淋巴结,活动度可,腹部平软,肋下四厘米,质韧,脾下三厘米,质韧。双脚背面呈非凹陷性水肿。”

    叶蓁蓁想了想,说:“淋巴结肿大?这说明有感染啊,会是什么呢?麻疹?还是风疹?”

    南之乔:“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儿童感染麻疹病毒后,约有十天左右的潜伏期,之后,出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在发疹前一到两天时,出现麻疹黏膜斑,偶见皮肤荨麻疹,隐约斑疹或猩红热样皮疹,在出现典型皮疹后,这些症状会消失。

    出疹期一般出现在发热3~4天后,皮疹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出疹顺序也有特点:始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24小时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病情严重者皮疹常融合,皮肤水肿,面部水肿变形。大部分皮疹压之褪色,但亦有出现淤点者。全身有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并持续几周。”

    南之乔说完,又看向床上刚刚睡着的男婴,说:“从宝宝目前身上出现的散发红疹来看,不是麻疹。”

    叶蓁蓁点点头,同意南之乔的说法,同时补充说:“宝宝的红疹散在背腹部、臀部和脚上,这跟麻疹的出疹顺序特点不一样。”

    “风疹……”南之乔又在思考风疹的可能性。

    叶蓁蓁突然插话说:“风疹,我知道,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在临床上以前驱期短、低热、皮疹和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

    出疹期通常于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初见于面颈部,迅速扩展躯干四肢,1天内布满全身,但手掌、足底大都无疹。皮疹初起呈细点状淡红色斑疹、斑丘疹或丘疹,直径2~3毫米。面部、四肢远端皮疹较稀疏,部分融合类似麻疹。躯干尤其背部皮疹密集,融合成片,又类似猩红热。皮疹一般持续三天左右消退,所以有人称风疹为“三日麻疹”。

    面部有疹为风疹的特征,个别患者出疹呈出血性,伴全身出血,主要由于血小板减少和毛细血管增高所致。

    出疹期常有低热、轻度上呼吸道炎、脾肿大及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尤以耳后、枕部、颈后淋巴结肿大最为明显。肿大淋巴结有轻度压痛,不融合,不化脓。有时风疹患者脾脏及淋巴结肿大可在出疹前4~10天已发生肿大,消退较慢,常持续3~4周。

    疹退不留色素,无脱屑。仅少数重症患者可有细小糠麸样脱屑,大块脱皮则极少见。疹退时体温下降,上呼吸道症状消退,肿大的淋巴结也逐渐恢复,但完全恢复正常需数周后。”

    南之乔听后,微微点头,接着问:“所以呢?”

    叶蓁蓁接着说:“所以,比较麻疹、风疹跟宝宝现在的症状,都有些差异,仅从症状来看,很难确定病因。”

    南之乔:“要确定病因,肯定要有实验室的病原体检查结果,在这之前,仅从症状上来判断,都是推测。”

    南之乔说完,依然皱着眉,叶蓁蓁问:“南学长,你在想什么?”

    “我在想,你刚才说的风疹症状。”

    “风疹症状?有什么问题吗?”叶蓁蓁反问,心里同时想,我刚才说得可都是从书本上看来的,肯定没问题。

    南之乔:“你刚才说的症状,都是获得性风疹的症状,风疹还有一种情况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88du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