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一二四章青楼寻欢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第一二四章青楼寻欢

    一行人谈谈说说,没多久便已走到路的尽头。

    远远望去,一大片树林当中,两幢塔形的高楼平地而起,耸立在林中,楼里灯火通明,楼外悬挂各色彩灯,点缀得五彩缤纷,恍如在过元宵灯节。

    蒋弘武远远看到这两座被装点得灯光璀璨的高楼,便忍不住笑道:“他奶奶的,把这两座宝塔样的高楼挂满了灯笼,便像过节一样,看起来真是热闹。”

    曹大成得意地道:“这正是欢快阁的特色之一,也是欢快阁能在苏州上百家青楼里排名前三名的部份原因。”

    谤据他的介绍,这欢快阁的所在,数十年前原是一片广达五百多亩的桑林,原先属于高氏家族所有。

    斑家三代都从事养蚕抽丝的事业,后来设有机房,雇人织换绫绸,最时曾有员工数百人,机杵之声通宵彻夜,织出的绸匹绫罗再经由高家经营的绸缎行销出去,每季获利极丰,成为苏州的巨富。

    无奈三代累积的财富,到了这一代,落在纨裤子弟手里,仅是短短的几年,便把祖产败光,最后饿死在城外的土地庙里,几乎连葬身之地都没有。

    诸葛明轻叹道:“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俗话说: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这是最好的写照。”

    蒋弘武嘿嘿笑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谁都不敢说会富一辈子,这是常理,有什么大惊小敝?”

    曹大成说道:“两位大人说的都是至理名言,让人儆醒,其实高家之所以败亡,还真的败在风水上。”

    据曹大成表示,这片桑林里有个金赡宝穴,如果挑对了时辰葬下先人骸鼻,不到二十年便可大发,子孙并可得到庇荫,成为亿万巨富。

    二十多年前,苏州的知府姓吴,是福建人,他的尊翁那两年过世,到处寻找风水宝地要为先人下葬,却一直找不到一块好风水。

    后来他听到一位有名的地理师指出桑林中有金蟾宝穴,于是便设法找来当时高家的主人高明,商量要买十亩地。

    当时吴知府也没明说买地是为了什么,只是要刘师爷出面,许以高价购地,可是高明鉴于这片桑林都是祖产,林中除了搭建养蚕房之外,并无其他建筑,如果刘师爷把十亩分割出去,会影响种桑养蚕的业务,于是便加以婉拒。

    吴知府得到师爷的回禀之后,极为震怒,于是和师爷设下计谋,使出各种不法的手段对付高明,不仅让他一夜之间输掉城里的两间绸缎行,并且连占地十多亩的机房都在半年内卖掉。

    到了最后,这整片广达五百多亩的桑林也都落在他新纳的小妾手里,而终被扫地出门,落得个人财两空。

    他所纳的那个小妾刘氏,原来便是刘师爷嫡亲的妹妹,原先的设计便是取得整片桑林的产权,不过桑林刚一到手,吴知府还没来得及把先人的骨骸迁葬,便已死于任上,而刘师爷也莫名其妙的暴毙,于是这桩抢夺风水宝地的事情就此结束。

    刘氏后来嫁给一个卖茶叶的田姓商人,生了两个女儿,这座双塔形的高楼就是在田姓商人手里建成的,不过高楼建好之后,没有多久这对夫妇便相继撒手西归。

    当时,田家两个女儿都因遇人不淑,一个被弃,一个不堪夫家**而逃回故乡,于是两姐妹便靠着这两幢楼经营起青楼来…

    蒋弘武听完曹大成的一番叙述,笑道:“由此可见风水之说无凭,再好的风水也敌不过官府的力量!枉那姓高的家伙,取了个‘高明’的好名字,却不见得怎么高明,不然又怎会接二连三的中了刘现爷的圈套,把偌大的一片祖产败掉?”

    周大富搭腔道:“蒋大人,不单单这样,高明他老子叫高道德,其实道德一点都没有,为富不仁,一肚子坏水,一生娶了十七、八个小妾,却只得高明这个独子,故老传说,他这个儿子还是第五个小妾怀有身孕被他强娶过来的,其实也不是他的儿子!”

    蒋弘武斜睨了他一眼,忖道:“我看你这个家伙,名字虽叫大富,虽是富商,却只生了三个女儿,连个儿子都生不出来,显然也不见得比高道德好到哪里去!”

    诸葛明道:“天下间名不副实的事太多了,又何止这一桩?依老夫的看法,这幢欢快阁虽然名为欢快,其实对许多人来说该称为伤心楼才对!”

    蒋弘武抚掌笑道:“诸葛兄说得不错,对于那些在欢快阁里倾囊卖笑,最后却落得床头金尽的嫖客来说,这幢欢快阁正是伤心阁!”

    曹大成干笑一声,道:“两位大人,这欢快阁的取名,是按照两位田姑娘的名字而定的,因为她们一个叫欢欢,一个叫喜喜,所以这幢楼便取名为欢快阁了。”

    蒋弘武大笑道:“他娘的,原来这幢楼还有这么个典故,我真是头一回听过,想必那位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yb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