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一七九章 圣门秘史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第一七九章圣门秘史

    张忠和张雄都是聪明人,唯有聪明人才能擅于利用机会。

    对于金玄白在沉香楼里所展现的那种神勇,他们可以不放在心上,可是看到朱天寿一口一声的“贤弟”叫着,他们不能不对这位侯爷另眼相看。

    说起来,金玄白应该算是他们的恩人才对,纵然他们曾经被金玄白命人把他们像绑粽子一样的捆起来,折腾了几个时辰,使得他们痛苦不堪。

    可是就因为这种痛苦的折磨,让他们有机会见到了皇帝,比较起来,这点折磨,根本就算不了什么。

    而金玄白对他们的大恩,让他们死心塌地的臣服于这位年轻侯爷之下,衷心的感谢他,没在沉香楼里,把他们两人杀了。

    这些太监都练成了察言观色的功夫,每人都具备了几张不同的面孔,越是聪明的太监,能供变换的脸孔越多,可说个个都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高手。

    他们站起之后,见到金玄白脸上原有的嫌恶之色褪去,眼中浮起怜悯的神色,不约而同地束手退了四步,连额上的灰土都不碰,就任由沾在肿起的大包上。

    金玄白看到他们那副狼狈的模样,差点没笑出来,怜悯地望着他们,忖道:“这些没卵蛋的太监,固然可恨,却也有可怜之处,值得同情。”

    他直到此刻,还弄不清楚,这些人为什么要把卵蛋割去,净身到宫里做太监。

    其实一个人若是出身于正常的家庭,岂会想要净身做太监?多半是由于家境贫寒,无法生活,或者父母双亡,成为孤儿,不得已才投身为太监。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是所谓罪犯的家属,官方杀了这些罪犯之后,将他们的儿子闱割成为太监,女儿则送入教坊为妓。

    像这一类的太监,心中充满着仇恨和阴暗,怎不对天下人怀恨在心,而不苦思报复?

    例如成化年间,最受宪宗皇帝宠信的太监汪直,便是广西大藤峡的瑶族人,因为族人涉及叛乱遭擒,关了几年后,被都御史韩率领奏请朝廷,将之闱割送入宫中做小太监。

    最初,汪直被派在昭德宫万贵妃身边当小内侍,后来得宠,升任御马太监,而后得到宪宗的信任,没多久时间,便成为新成立的西厂指挥使。

    在汪直掌控西厂的五年之中,获罪或死于他手下的朝中官员有千人之多,而受到牵连的人更是不计其数,难以统计。

    由此可见太监残缺的生理和恶毒的心理,所衍生的罪恶以及影响的范围有多大了!

    口口口

    其实当初明太祖鉴于历代宦官之祸,曾尽力的抑制宦官的权势,他在洪武二年七月间订定内侍官制时,便曾谕知吏部,而当时宫廷里的太监还不满百人。

    明史的记载,太祖云:“内臣俱备使令,母多人。古来若辈擅权,可为鉴戒,驭之之道,当使之畏法,勿令有功,有功则骄恣矣。”

    从这段记载,便可以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实是一位智者,对于太监的了解也极为透彻,只可惜他虽然想到了宦官之祸,自己却未能把抑制宦官的措施贯彻到底。

    洪武末年,朝廷颁布、把牙官的组织架构确定为十二监、四司、八局的体制,编员共数百人,然而当时的宦官之职仅是在宫中洒扫侍奉,也就是说,太监仅是宫里的仆役而已。

    当时的内侍不许http://wWw.wx.coM

    读书识字,而内监各监及四司、八同也不能和外廷诸司往来。

    当时,如果内侍在宫中泛言朝政,便会被杖责,甚至被斥还乡,终身为乡里所不齿。

    太祖还曾镌刻一面铁睥置于宫门,上书:“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那时的太监极为可怜,据明史记载:“不得兼外臣文武衔,不得御外臣冠服,官无过四品,月米一石,衣食于内廷。”

    可是明太祖自相矛盾,曾数十次派遣宦官出宫执行任务,有的是奉传皇上谕旨,担任使臣之职,有的奉命去观阅军容,有的派去核计税课税务,有的则被派往边境买马卖牛,成为官商,如此种种活动,当时虽因制度严厉,并未引来宦官干政之弊端,可是却等于开了个头,以致后世宦官之事越来越是严重。

    且说张忠和张雄二人束手立着,金玄白默然望着他们,心中泛起一阵怜惘之意,竟然觉得这些太监颇有令人同情之处。

    张永道:“张雄,你的口才比较好,且把这次为何出宫,又如何和魔门中人勾结一起的经过情形,简单扼要的对侯爷说一说。”

    张雄恭谨地应声,张忠心里感到一阵失望,听到张永又接下去道:“张忠,张雄如有遗漏之处,由你补充,记住,重要关键不可遗漏。”

    张忠应了一声,好像抢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yb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