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七十七章 凌波渡虚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正文第七十七章凌波渡虚

    夏夜,星空璨烂。

    湖面↓十艘小舟鼓浪而来。

    舟上所点燃的灯火原先如同萤火,映著苍穹里的繁空,别有一番诗意。

    可是在金玄白发出那一阵震撼天际的长啸之后,从领头的大舟上便开始燃起了火炬。

    转瞬之间,每一小舟之上都有数枝火炬被点燃,熊熊的火光照亮了一大片,映著湖水,声势分外吓人。

    齐玉龙站在大船的船头;在他的身后,站著四个身穿紧身劲装的年轻人,其中两人是寨中的舵主,另两人则是不久前刚从四川唐门来的新一代高手唐麒和唐麟两兄弟。

    这两人虽不是双胞眙,可是长得颇为相像,体型也同样是瘦高结,比起站在他们身前的齐玉龙,足足高出半个头之多。

    川西唐门以暗器闻名天下,这两兄弟的身上便最少佩带有四只盛放暗器的皮囊,还有一付柔软的鹿皮手套掖在腰带上,那是施放毒葯暗器之用。

    唐麒目光炯炯的望著湖面远处,两只手不住地握紧又放松,活动著十指,显然面对这种奇诡的情形,产生了极大的警戒心,准备随时发射暗器。

    而站在他身边的唐麟也是同样的一脸凝肃,修长的十指不断地运动著,全神子太湖深处。

    至于站在船头的齐玉龙则是情绪更加绷紧,浓浓的双眉紧皱,把眉心都刻下一条深痕,显见他的心情更是紧张。

    因为那声裂帛似的长啸倏然而起,绵绵不断地穿云而上,久久方歇,所造成的声势震撼云霄。

    包令他们惊骇的则是,纵然燃起了一百多枝火炬,却仍没脑拼到那发出长啸之人究竟是在何处?

    以他们的目力所及,十丈之外,就看不到什么了,可见那发出长啸之人远在十丈开外,如此远的距离,能发出如此悠长绵延的啸声,就算是一个湖勇也明白那人并非常人。

    齐玉龙四下搜索,不见人影,扬声道:“各位兄弟,全神警戒!”

    话声一落,站立在大船两旁船舷的二十多名壮汉马上应声大暍。

    汇聚著这阵暍叫之声,大船两边的数十艘小船上也接续地发出暍叫声,这些叫声一波接著一波的传了出去,声势倒也惊人。

    水波荡漾,声波远扬、渐远渐渺,终于消失在太湖深处。

    唐麟是唐门新一代的高手,从小不仅要训练施放暗器的各种手法,并且更注重眼力的锻链。

    他首先看到远处水面上浮著一个东西,并非是小船或渔舟,起先还以为是一枝巨大的浮木,由于枝哑太长,所以伸出湖面。

    可是没一会光景,他马上便看到那浮在水面、不住移动的东西并非什么枯木,而是一个身穿长衫的男人。

    唐麟惊声道:“凌波渡虚!”

    唐麒吓了一跳,问道:“二弟,什么事?”

    唐麟伸手指著远处的湖面,道:“大哥,你看,有人使出凌波渡虚的轻功,踏波而行…”

    “凌波渡虚”是传说中武当的最高轻功身法,和少林的二苇渡江”轻功相媲美,据说是创派祖师张三丰在五十二岁时,参改少林“一苇渡江”和“凌空渡虚”诀要而改进的轻功身法。

    一百多年以来,张三丰仍是武林中的传奇人物,据说他生于元末,自幼孤苦,幸得一侩人收养,后来携入少林寺,在厨房里帮忙炊事以及打扫的工作。

    十多年下来,张三丰练得一身扎实的少林基本功夫,后来有机会进入藏经楼整理经书,使他更窥得少林高深的绝艺。

    然而当时少林寺中,除了那个将他携入寺中的火工头陀之外,竟然没有侩人知道他已练成了少林许多绝艺,仍将他视为外人。

    张三丰直到将近三十岁时,才下了少林,他浪迹各地,潜修武学,后来又采取玄门功法之长,另辟蹊径,然后定居武当,在离开少林将近五十年之后,这才开宗辽,创立了武当一派。

    据说张三丰身高八尺、头大如斗,不修边幅,放浪形骸,所以当时有张疯子的称号。

    不过由于他武功高强,心法融汇佛、道两门之长,理论根据极为扎实,再加上帮助朱元璋抗元,累聚不少力量,以致大明帝国一成立,张三丰的声望便扶摇直上,急追少林一派。

    尤其是燕王夺位时,得到武当弟子的帮助更大,所以明成祖就位之后,便曾多次拨下钜款,替武当派修建宫殿,以致使武当的声望一度盖过了少林,成为武林第一派。

    唐门以暗器功夫传世,纵然实力不小,可是究竟是身处西陲,比起中原的各大门派来就低了不止一筹,更遑论辽百年以上的武当派了。

    笔此当唐麟一提起有人使出武当派的上乘轻功“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yb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