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三十二章 故乡(上)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宋宣和七年十月十一,戌申。西元月6日

    山。

    观音山主堡上的号炮连响二十七下,隆隆的雷声回荡在云海之间。

    突如其来的炮声打断了衢山港镇中的一切活动。商人、居民、水手、奴工一齐狐疑的抬头看向观音山头上的团团烟雾。平日里只在整点时鸣响一声以通报时辰的号炮,竟然一气连响二十七下,不知究竟出了何事,直让人摸不着头脑,一时议论纷纷。

    “怎么回事?”

    “谁知道?不会是敌人来了罢?”

    “胡说八道!看看交趾、南洋倭国死剩得还有几个,四海之上哪还有人敢捋东海王的虎须?”

    “那你说到底出了何事?”

    “我怎么~!”

    正说间,一阵急促的蹄起。镇中的通大道上,几名骑手狂奔而过,出镇直奔岛东而去。领头的一人,肥胖如山,从背后看去,竟比跨下的马匹宽上一半还多。

    “……是我花了吗?”

    “我想:有。”

    “我誓。我是第一次见李镇骑马!”

    “我也是!想不到他竟然能跨上马。”

    “……到底出了什么大事?”

    港镇中地人们还在毫无头绪地猜测着连串号炮和监镇李元令人惊异地举动所代表意义。而在他们视线不及地地方。所有东海派驻在山岛上地文武官员。都在听到二十七响号炮之后地第一时间。放下手中所有事务。跨上马、跳上车。以最快地速度往岛北地衢山军港赶去。衢山监镇李元纵马狂奔。衢山总督陆贾在纵马狂奔。远一点。衢山船坊地都监徐德武也坐着四马拉动地快速马车。在官道上。风驰电掣。

    为……

    “龙王号入港……大王来了!”

    山三港。

    岛西的商港已是天下间数一数二的大港,任何一个时间段,在港中都能看到数以百计的商船,数以千计地奴工,每年来往港中的客商甚至多达数十万人次。港边地山镇中,三千多家商铺鳞次栉比,一片片仓库区甚至延伸到衢山岛的中心地带。大宋、东海、金国、西域,东南西北各地的特产商货几乎都能在这里买到,上千辆重载马车行驶在一条条宽阔的水路马路上,在路边一盏盏玻~灯的照耀下,就算入夜也不会停歇。江南民生凋,北方沦于战现在,繁荣富庶的衢山商港直如世外桃源一般。

    而岛东地船坊港对东海的重要性,也不逊于岛西。虽然这些年来,大型的战舰和商船的制造基地都已转移到基隆,但衢山船坊依然是天下间出产船只数量最多的工厂,平均每天都有两到三艘各色海船在这里下水。有东海海军用来控制内河与近海的车船,也有用来联络传信用地梭型快船,更多的,还是两千五百料以下地近海商船。

    至于岛北的军港,则是用来保护上面两座港口地军事重镇。商港和船坊港每年带给东海国的财税收入高达七八百万贯,为了保护从衢山岛辐射出去地海上商路不受侵扰,东海国的第二舰队常年在海上巡视着。六艘战列舰,十七艘巡洋舰,三十一艘巡海车船,以及一万一千名海军士兵,这只庞大的舰队,不仅控制了山东以南、福建以北,以大陆沿岸为西界,向东一直延伸到东瀛的广阔海域,甚至只要得到赵瑜的命令,他们光凭自身的力量就可以沿大陆东南的各条江河之上,将控制权深入内陆。

    这三座港口,单独放在大宋的任何一处,都是天下知名的要地。而现下三港集于一岛,更是东海的命脉所在,其重要性甚至不在台湾之下。

    赵瑜站在龙王号上,遥望着东西三十里、南北仅十里的小岛。这里是他的故乡,是他成长的地方。

    是他把这座荒僻的小岛,变成了全天下最富庶的土地;但也是依靠着这片土地为基础,他才能一步步成为如今的四海之主。战船、火炮、军队、学校,都是在衢山岛上打下的根基。

    不过这座岛实在太小了,就像一件花盆,能浇灌出玫瑰、牡丹,但对于想要长成参天大树的树苗来说,实在是个拘束。所以十二年前,他不得不将东海的统治中心转移到台湾。但十二年后,他终于又把自己的落脚点移了回来。

    十二年来,赵瑜虽说是多次回返衢山,但皆是匆匆而来,匆匆而返,从没有长住过一次。不过今次他回来,至少一两年内不会再离开。台湾毕竟太偏僻,北地的情报往往要一个月才能传到他手中,而山就近了许多,可以以最快速度了解到大宋国中局势,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为了能及时应对天下大局变化,赵瑜把国中庶务交予了陈正汇,并让太子伯安出来监国——不过国内大事还是会通过快船转呈到他的面前亲自审阅——自己则率领近卫一营和二营来到衢山。在未来的一年里,东海国的野战部队也将会陆续抵达这里,以衢山……不,确切的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yb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