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太子司马遹回京就做了两件事,一是拔除了贾后、赵王一党,掌握了朝中大权;二是通过裴家将善意传递给了天下世家,引起世家内部产生巨大分歧。一部分像裴家、羊家甚至连琅琊王氏王衍一支都选择了跟太子合作。
但是其他世家依旧看衰太子,对于太子释放出来的善意视而不见,反而加紧了跟其他诸侯王之间的合作。自从贾皇后被废之后,齐王、成都王等有实力的王爷莫不是在加紧提升自身实力。
对于世家们这些异动,司马遹也很无奈,他确实没有一棍子打死天下世家的意思,只是世家跟太子之间的隔阂太深,使得他们双方根本不敢相信对方给出的承诺。
可司马遹又不能将他们一刀切,他只想通过一些改良手段,将世家门阀改造一番罢了。因为他知道世家是不可能被消除的,这东西就像野草一样,今天他消灭了一些,明天就又有新的世家出现。
而且这些世家当中也不乏人才,比如陆氏兄弟,那都是大才。
中国人是讲究出身的。这其中有着传统的血统论的因素,也有着一些自然的传承观念在里面。中国历史上的世家子弟也往往能干出些名堂来,一则不辱没先人开创的局面,再则自己也为家族的门楣平添光耀。
由于一直没有得到世家大族正面回应,司马遹只好召集自己麾下商议对策,最后大家决定采取类似推恩令一样的分家法,强制削弱世家的实力,但是由于时机尚未成熟,使得这个提议还只在朝中几位大臣中间流传。
“殿下,既然我们有了这么多后备人才,那为什么不立刻将他们召到京城呢?”
“嗯,这就是孤今天要跟各位大人商议的另外一件事,孤准备推行科举制,以代替眼前朝廷在选拔人才方面实施的九品选官制。”
“科举制?殿下何为科举制?”众人有些不解,就是张宾也有些摸不着头脑。
“科举又被称为科考,简而言之便是用考试的方式来选拔人才。考什么由我们来定,题目由我们来出,将考试面向所有的读书人,不论他们出身贵贱只以他们在考场上所得的成绩而论。只有成绩优秀的人才能成为官吏这便是科举。”
司马遹脸上笑着继续说道:“科举只能考应试者的具体实力,而万万不能把诸如经典、德行之类令人无法判断的东西都掺杂于其中。否则我们考出来的人只怕就会变成那种笔下有千言胸中并无一策的呆子了。”
“比如,廷尉府的官员若是不懂什么律法,怎么能断狱判案呢?所谓在其职谋其位。断案需要精通律法且有断案的判断力,主簿需要相应的账目计算能力,管行政的需要相应的政务谋划能力。这也是孤为什么在关中设立各种学院的原因。”
“殿下此计甚妙!若是这科举跟学堂制度被全面推广,将彻底打破世家垄断朝政的梦想!只是这样一来恐怕要引起其他世家的强烈反弹!”张宾倒是一眼看出了司马遹推行科举制和学堂制度的用心。
“当然了,若是此策一出,恐怕这天下也就乱了。因此我们要慎之又慎,在全面推广科举、学堂制之前,孤打算对我朝行政机构进行一番改革。”
“改革?怎么改?”众人早就被司马遹的奇思妙想给征服了,到了这个时候,众人也就只有听着的份,根本没有插嘴发表意见的机会。
“大家都知道我晋朝行政官制承袭两汉曹魏,这套制度已经施行了几百年,其中的弊端想必大家都很清楚,因此孤打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具体来说就是三省九部制,分为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其中掌握最高行政权的是尚书省,此后天下国事皆上于尚书省。尚书省设一名尚书令掌尚书省一切事务。同时为了辅助尚书令,还将设副职两名分别是尚书左右仆射。”
“尚书省下设九部分别是吏、学、户、礼、工、农、民政、漕运、陆军等部,负责具体的行政事务,每部设尚书一名侍郎两名,负责领导各部具体事务。”
“殿下,如此一来尚书省的权力岂不是太大了?尚书令不就具备了汉朝丞相的大权?这样一来会不会……”
张华听司马遹解说了半天,发现太子加大了尚书省的权力,尤其是尚书令一职,绝对就是有实无名的丞相,他担心这样一来产生权臣。
“呵呵,太傅大人无需担心,且听孤慢慢道来,尚书令并不能做到一言九鼎,尚书省中所有的行文都必须有一名副手签令才能有效。”司马遹笑着解释了一下,果然众人听完后脸上露出一丝恍然之色。
众人这才知道太子此举大大拔高了尚书省的权力,只是这样一来尚书令的权力将大增,因此为了限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