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226章 钱怎么来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听了王浩情真意切的一番话之后,赵老大微微有些感动,说的对呀,他不是一个会在穷苦百姓身上榨钱的人呀。

    “那这钱从哪来?你可知晓我大宋岁入几何?”

    “似乎是一千六百万贯?”

    这个数字王浩也是沈相那里打听来的,初听之下,感觉少了,大概只有两宋最高时期的一成。

    除去耕地的增加和生产水平的提高,以及吴越国的那部分此时还没纳入大宋版图,这也足可说明海贸的收益是怎样一个惊人的数字。

    “那你可知三百万意味着什么?”

    “嗯……差不多是三成岁入。”

    “那你还敢如此信口开河!”

    “那要不减掉一半?”

    “胡闹!如此儿戏,让朕怎能放心把这事交于你。”

    “陛下您这也太难为人了,说多了您老人家又不肯相信,臣草拟的海贸规划书您又不肯看,还要让臣如何保证?

    都这么晚了,臣连晚饭都还没吃,就想着为咱大宋搞点钱,让百姓的日子能好过一些,让义学那些娃儿的家中能蒸上一锅白馒头……”

    “嗯!休要耍赖皮,便如你所愿,且等朕看完了这草案再给你答复,滚!”

    这小子越说越离谱了,这么大的事情,当然要慎重一些,怎能说给就给。

    不过这数字的确诱人,赵匡胤打算挑灯夜读,好好看看王浩递上来的这份草案。

    结果这一看就连着看了三天,期间又数次召王浩入宫询问一些不明白的地方。

    其实这海贸草案与之前的那个榷场草案也大同小异,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海关关税一项。

    种类繁杂,各有不同,废话还特别多,按王浩说法是这叫严谨。

    而且有些进口商品的税率高的离谱,高达闻所未闻的五成,还说什么那是奢侈品。

    离岸入埠街要征税,如此做法,真的还会有海外的番邦小国愿意前来与宋国交易吗?得改。

    另外一处也得改,那就是茶案,草案zhōng tè别提到有关茶饼的新规。

    港内开放茶饼互市,不受官府节制,这事情太大了。

    西北北地产马,汉家土地种茶,以茶易马,谓之茶马,茶马贸易始于唐代,之后逐渐成为定式。

    用茶叶交换战马,也是如今大宋战马的主要来源,所以茶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物资,因此受官府多方面的节制,处于半垄断状态。

    茶农收获茶叶按定额卖给官府的山场,商人买茶要到汴京榷货务缴纳茶价,榷货务给以茶引,商人再持券到指定的场、务取茶。

    然而照着海贸草案所拟,商家只要向港务处报备后取得凭证,便可直接于茶农处购茶,随后入港销往海外,不再受官府节制。

    这么一来无疑就是要跟朝廷抢生意了,官府做生意哪做得过唯利是图的商贾,要做的过,也就不用搞一套差榷制度了。

    到时官府收不到茶,还拿什么去换北人的马,没了战马来源,还拿什么去跟辽人争幽云。

    因此,这一条不能答应。

    “王浩,你这茶榷新规太过行险,朕不能答应你。”

    崇政殿内,君臣再次商议海贸协定,赵匡胤果然是直接拒绝了这个提议,而且是一点商量的余地都不打算给。

    这也在意料之中,毕竟就目前而言,盐铁茶绢一类商品的意义不仅仅只是一种普通的商品。

    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物资,是维持一个国家良性运转重要物品。

    茶绢还好一些,盐铁那更是绝对的垄断,这其实就是计划经济一种。

    王浩当然不可能跟赵老大再解释一番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之间的孰优孰劣,这玩意一时半会讲不清楚,也讲不明白。

    再者市场经济虽说好处多多,能够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

    能够促进技术和管理进步,及时协调生产与需要之间的关系。

    能够调整物价,纠正市场失灵的弊端,能够高度有效地集中人力、物力和才力进行重点建设等等等等。

    但是对这个时代而言,市场经济也有可能会是一剂毒药,并不见得会比计划经济更有助于国家及百姓。

    因为市场经济除了上述种种优点之外,还有几个重大的缺陷。

    那就是对经济总量的平衡及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缺少有效的调整手段,极速的提升贫富差距的扩大和出现两极分化等现象。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88du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