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四百七十九章 建设工地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整个榷场工地上,目前大约有上万民工在此劳作。

    工地的条件比较艰苦,太府寺的临时指挥部,也只是几顶大帐篷,那一排临时砖房,正在加紧时间建造。

    被派来这里的太府寺官员有二十人之多,由资格最老的小方同学带队,当初那个稚气未脱的年轻小伙,如今早已经是年轻一辈中的领军人物,更是大司农最得力的助手之一。

    因为在工地上干活的,除了宋国这边三千多厢军,还有后来被萧后派来五千辽国民力,所以这工地的管理方面,可能稍微有些混乱。

    毕竟之前还在打着仗呢,一下子就混在了一起,总感觉有点那啥。

    因此这工地建设,也被清晰分成了两部分,各干各的,宋人干宋国这边的活,辽人干辽国那边的活。

    虽然辽国那边民力,也是由太府寺的官员负责调遣,但两年的工程进度,明显不一样,宋国这边虽然人数差不多要少上差不多一倍,工地面积也差不多要多出一倍,但这进度,却足足快了一倍多。

    另外两边的待遇也很不一样,宋国这边,每日三餐,且都是干饭,甚至还能隔天吃上一顿肉。

    但辽国那边就没这么好的待遇了,每日两餐,且都是稀到连筷子都立不住的稀粥,至于肉什么的,想都别想了。

    倒是他们那几个负责看管民力的军头,虽然整日不干活,倒是餐餐有酒有肉。

    这又与宋国这边有很大不同,宋人这边,不管是太府寺的官员,还是工地上的厢军,都是一样的吃食,并不会有什么不同。

    如此一来,工地上两头干活的工人,也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两种景象。

    宋国这边的工地上,人人都干得起劲,甚至还能经常听到有些个壮汉,在抡锤子砌砖头的当口,吼上几句方言民歌助兴。

    而辽人那边,虽然在太府寺官员的一再干涉之下,不再有打骂的现象,却仍是个个愁眉苦脸,无精打采,至于干活的劲头,就更别提了,麻木而机械,毫无激情可言,甚至还时常有累死人的凄惨现象发生。

    两者对比之下,简直可以用天差地别来形容。

    虽然在同一个工地干活,但太府寺方面不可能也为辽国方面的那五千民力提供伙食。

    即便想提供,辽国那边的工头也不会答应,有道是当兵吃粮,这民力也是如此,如果由太府寺提供他们的口粮,那不成了拉拢民心了嘛,几个月的干饭吃下来,那五千民力,估计至少得有八成会从此死心塌地的跟着太府寺。

    与大司农一道同来的陆大人看着工地上的这副景象,亦有些惭愧,不过更多的,则是对榷场远处那座轮窑厂的好奇,数次提出要去那边看看。

    这样的轮窑厂,他在出使宋国的路上也经常看到,很是好奇,听说那种砖窑能产出数十倍于传统砖窑的砖块,当为神迹。

    不过这轮窑厂看似简单,但内里的烟道设计还是有一些门道的,如果没有合适的烟道设计,窑洞内的温度就无法有效控制,也就烧不出符合标准的红砖了。

    所以这轮窑厂虽然已经出现很多年了,却也没有被辽国山寨过去。

    因此陆大人提出要去轮窑厂里面看一看,其实就是想去偷点技术,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工地上的事都被安排的有条不紊,很是妥当,王浩来了之后也就没啥事可以做的,也就四处看看,装模作样的指导一下,过过当领导的瘾罢了。

    榷场依海河而建,一条笔直宽阔的大道把整个榷场隔成了两个部分,西北边是辽国方面的榷场,东南这边是宋国方面的榷场。

    大道的尽头是榷场码头,码头是公用的,没有南北之分,这块地之前实际上都是在辽国境内的,真正的国界,当是榷场以南二十多里的子牙河,不过现在一切都要为榷场绕道,国界已经被重新划分,就以榷场中间这条大道为界。

    大道宽约二十丈,贯穿整个榷场,道路两旁是式样统一的商铺,靠近码头的一端,还有会钱庄,酒楼,客寨之类的商用建筑。

    整个榷场按照商品的大致分类,分为了好几个区,在大道的尽头远处,甚至还建了一个牲kǒu jiāo易区,将来那些羊群牛群什么的活物交易,就在这里。

    虽然工地上干活的人已足够多,但工程量也着实不小,且大多肩挑手扛,没什么机械设备可以使用,要初步完工,大概还需要两个月左右吧。

    然而只等了两天,辽国那边就又迫不及待的有人过来了,来的不是别人,正是萧绰本人。

    看来他们还是不放心啊,送走一个韩德让,又来一个老"qing ren",老"qing ren"不去平定高丽国的叛乱,却跑来了这里,由此可见,这榷场对他们辽国老说,是一件头顶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88du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