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十七章 初登考场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早晨的桥头镇,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同时这里也是县衙所在地,今届乡试的主考官是知县黄大人。副考官是县学张大人。

宋代的科举制度基本沿用隋唐的科举制度,但历经改革,更加公平了。

为防作弊,采用糊名制和眷录制,也就是说完试的考卷上的名字用纸封起来,而试卷也要由人重新眷录,才能送到考官手里批改。以防认出笔迹,这样就防止了私相授受的现象。

考前一天,设在县衙旁的贡院开放给考生们踩点。

一大早,贡院内外已挤满了各路学子,宋氏兄弟俩和范秀才也已到达。

宋安就像是黄花闺女上花轿——头一回。处处感到新鲜。

而范秀才则是轻车熟路了,这个贡院这些年来已留下他的不少脚印。今次结伴范秀才前来,可算找对人了。节省了许多功夫。

因为一路上,范秀才充当起了导游的身份,不厌其烦地和宋安讲解。

宋安算是开了眼界,首次亲历宋代的科举考场。

贡院门口站着两个衙差,今天人来人往的,人群随意进出。也不怕别人进去搞小动作作弊,因为每个考生还未知自己坐哪个位置。要到临考前才发座号,由衙差带到位置上。所以现在随意参观。宋安他们随着人流走进贡院。哗!真大啊!宋代的建筑水平也不差了,贡院的设计也很气派。

原来,贡院是一个封闭式的大院子,南北两端是考官的办公地方。中间一条主干道贯穿首尾。大道的左右两旁,横列着一排排的号舍,形象的比喻就如人的脊骨和胁骨。

每个号舍都是全封闭的单间,只留下前面一个门帘进入,每排号舍都有一个衙差负责守卫。基本杜绝了考生作弊的空间。

宋安心里不禁默默感叹宋代科举制度之严谨,可以说现代的考试制度也是传承了古人的精髓。

三人就这样走着走着,范秀才也已讲解了一段时间,还未走到尽头,可见贡院之大。

“咦,怎样号舍写着天字第一号,地字第一号的是什么意思?”宋安指着号舍上的字问道。

“宋贤弟,这你算是问对人了。”范秀才面露得色,难得有机会显摆一下。

“因为号舍众多,所以按千字文里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再配以第几号来定位号舍。”范秀才继续道。宋安不禁佩服起古人的座标定位法会如此科学。

走到贡院尽头处,那里有个后门,旁边还有厕格。原来每列号舍都附带一个厕格,但都设置在后排,以免臭气熏天,这个宋安倒没留意到。不禁再次赞叹设计科学。

宋平见到后排一字排开的厕格,不禁问道:“要那么多厕格干嘛?难道三天的考试都要呆在这里面?”

“宋平兄弟,你真聪明,这次你猜对了。”范秀才接着道:“三天的考试必须呆在号舍里,吃喝的自备。如要大小解,必须要衙差陪同。”宋平听完不禁咋舌。那岂不是臭熏天,想想都作呕。

“幸亏我没参加,否则我会受不了的。”宋平道。

“也是,我这么多年都是这样捱过来的,也习惯了。”范秀才苦笑着。

宋安虽然知道古时的科举考试辛苦,但也有点估计不足,例如连续三天吃喝拉撒都在里面不能外出。那简直是对意志体力的一大考验。身体差点的也扛不住啊。

幸好早点过来踩点,否则准备不足的情况下,身体可能会顶不住的。

孙子说得有道理,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诚不我欺也。

说着说着,不觉已走完了整个贡院。走到贡院后面,已经聚集一大堆考生。迎面就碰到老熟人石中玉赫然在列,旁边当然也少不了哼哈二将陈公子和李公子。

他们也看见了宋安一行人。当然,以石中玉傲慢的脾性,是不可能打招呼的,只见他视而不见,继续和哼哈二将侃大山。

却待宋安一行从他们身边经过时,却挑衅地说了一句:“垃圾!都是垃圾!”

宋安还是宠辱不惊,一脸淡定,但大哥宋平却不淡定了,平时他虽憨厚,但脾气也是急性子,颇为火爆,当即转身回怼石中玉。

“你说谁?”宋平怒目而视。

“我就是说你们垃圾,又怎么了。”石中玉不甘示弱。以他傲骄的性格,岂会轻易认怂。

反倒是范秀才,平日就怕事的他连忙拉着宋平离开,宋平还是不忿,瞪着石中玉吼:“有种就跟爷单挑。看老子不收拾你。”

平日里就经常务农的他,身材健硕,黑黑实实,倒也吓住了公子哥儿的石中玉,气势也弱了,但嘴里还不认怂。“来啊,怕你不成。”那边哼哈二将一看宋平的壮硕身板,已露怯意,连忙拉住石中玉,也就就驴下坡,嘴里骂骂咧咧地走了。

这样今日的考场踩点就在一场闹剧下结束了。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